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04
记述了新生代晚期兔形类的两新种:淮南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huainanensis sp.nov.和李氏翼兔Alilepus lii sp.nov.,材料产自安徽淮南大居山洞穴堆积的不同层位.淮南上新...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 来源:化石 年份:2018
缘起弹指一挥间,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人字洞遗址的发现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 来源:化石 年份:2018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及人类起源是当今科学界三大未解之谜.时至今日,人类仍徘徊在自身起源和演化之谜面前.人之由来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对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
[会议论文] 作者:朱敏;金昌柱;,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年份:2014
  广西扶绥岩亮洞早更新世(~2.0Ma)含有巨猿化石的洞穴堆积中新发现的巨颏虎(Megantere-on)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左下颌和一颗单独的右m1.从个体大小上看,岩亮洞的巨颏虎是迄...
[会议论文] 作者:王元,金昌柱, 来源: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8
现生长毛鼠的地理分布极其有限,仅分布于日本的琉球群岛,且化石也只发现于其栖息地的更新世的地层中。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洞穴堆积中的长毛鼠新种(Diplothrix...
[期刊论文] 作者:邱铸鼎,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17
描述了安徽繁昌和江苏泗洪新发现的晚新生代堆积物中的刺山鼠科化石。化石共有两属3种,即产自安徽、江苏的中华新来鼠(新种)(Neocometes sinensis sp.nov.)和产自安徽的大新...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张颖奇,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5
记述了在东亚地区首次发现的亚细亚原模鼠(新种)Promimomysasiaticussp.nov..化石产自安徽淮南大居山早上新世的洞穴堆积.原模鼠最早发现于欧洲,一般认为它是科中最原始的祖...
[期刊论文] 作者:富田幸光,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09
近年,作者在安徽淮南大居山陆续发现了数量很多的上新五褶兔化石,其中包括保存较完整的数十个头骨及上百个下颌骨,均产自新洞、无名洞及铁四局洞穴、裂隙堆积,分别记述为大居山上......
[期刊论文] 作者:邱铸鼎,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16
描述了安徽繁昌癞痢山塘口晚新生代裂隙堆积物中发现的松鼠类材料。化石代表松鼠亚科的4个族,共有5属6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和两个新种,即树松鼠族的Sciurus sp.,花鼠族的Tami...
[期刊论文] 作者:富田幸光, 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05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ds-chizola...
[期刊论文] 作者:邱铸鼎,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17
描述了安徽繁昌和江苏泗洪新发现的晚新生代堆积物中的刺山鼠科化石。化石共有两属3种,即产自安徽、江苏的中华新来鼠(新种)(Neocometes sinensis sp.nov.)和产自安徽的大新来鼠(...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徐钦琦,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1998
大型哺乳动物真猛犸象在晚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北半球辽阔的地区。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它曾覆盖了人北纬55°到北纬35°的广大区域。已发现的众多猛犸象化石地点中,有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郑龙亭,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金昌柱,郑龙亭, 来源: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邱铸鼎,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16
描述了安徽繁昌癞痢山塘口晚新生代裂隙堆积物中发现的松鼠类材料。化石代表松鼠亚科的4个族,共有5属6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和两个新种,即树松鼠族的Sciurus sp.,花鼠族的Tami...
[期刊论文] 作者:富田幸光,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09
近年,作者在安徽淮南大居山陆续发现了数量很多的上新五褶兔化石,其中包括保存较完整的数十个头骨及上百个下颌骨,均产自新洞、无名洞及铁四局洞穴、裂隙堆积,分别记述为大居...
[期刊论文] 作者:魏光飚,金昌柱, 来源:化石 年份:1999
当我们看着一个幼儿从蹒跚学步到终于能迈出稳定而坚实的第一步时,我们对“成长”这个词该有着多么深刻而又亲切的理解啊!人类演化的历史,又何其相似!从树上下到地面,从手足并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柱,魏光飚, 来源:人类学学报 年份:1999
1998年10—11月,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在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的人字洞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期间,对遗址周围也进行了地质调查,调查中发......
[期刊论文] 作者:富田幸光,金昌柱,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05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 chizo...
[期刊论文] 作者:Lawrence J.FLYNN,金昌柱,Jay KELLE,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2019
报道了发现于云南昭通水塘坝的晚中新世兔类,它与时代较早的云南禄丰地点的长褶“翼兔”(“Alilepus”longisinuosus)属于同一个种,两者栖息的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区。前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