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58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4
先秦避复有:词语避复、文字避复、错位避复、补足避复四种。其中:错位避复仅存于《诗经》,文字避复仅存于先秦两汉,词语避复延用至今,补足避复与互文有关,有待进一步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从比喻的演变所表现出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其一,从喻体的虚化看思维演进对语言的影响;其二,从喻体的主观化、个性化看主体意识的逐步觉醒对语言的影响;其三,从......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3
列锦的产生最初是由于诗歌语言不断压缩,诗耿在有限的诗行、固定的句子长度中不得不省略一些语言成份而形成的,梁隋间诗歌出现的动词省略是列锦的萌发形态,成熟的列锦产生于...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6
王力先生《同源字论》一文指出:“《说文》‘左,手相左助也。’‘右,手口相助也。’段注:‘以手助手是曰左;以口助手是曰右。’这样讲‘左’‘右’的本义是错误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4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化源头总是决定着文化的个性,我国文化元典的修辞学思想形成了我国修辞学根深蒂固的传统:内容本位轻视形式,这与导源于亚里斯多德注重语言形式的学科传统判然有别;...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7
修辞史研究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研究是要探讨修辞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思维方式等修辞现象产生的外部条件,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知识背景、行为方式三方面考察宏观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4
【正】 对偶,古称“丽辞”(俪辞),于古诗歌中又称“对仗”。在汉语史上源远而流长,是我国文人乐于使用的辞格,有的甚至乐用成癖。《修辞学发凡》有论:“这种辞格曾经有过畸形...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0
对偶,植根于汉语独特的语言形式、植根于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它是汉民族所喜闻乐见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修辞方式。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及与诗歌相近的韵文中。本文仅以语...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8
【正】 通感在历史的发展中是不断地变化的,它在保留旧质的同时不断地累增着新质,新质的增加就表现在通感的心理基础的变异,或者说是联想方式的变异中。以下在展示通感演变史...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3
《说文》释后:“继体君也。”实质上,出现在古文献中的“后”,只作君主讲。如:《尚书·盘庚》云:“曰我古后,曰我先神后,...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立足于修辞史 ,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拟人格的发生。认为拟人格产生于先秦 ,且南北有异。汉语拟人格主要导源于楚文化 ,楚地作家拟人以楚地原始信仰为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郭焰坤,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修辞史的宏观研究主要可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入手。就思维方式论,汉民族“天人合一”的观念,重经验、重常识的思维方式的演变都对修辞表达产生过影响;就审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