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1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汉儒的《诗经》阐释担当着复兴文化传统、重建意识形态的历史重任,通经致用构成了他们重释传统经典的独特立场。《毛诗序》承继了孟子"知人论世"的历史解释方法,通过"叙故实...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庄子美学作为一个内在的超越性结构,“人间世”是其审美超越的起点,“逍遥游”是心灵的审美超越之途,“与道冥一”则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审美回归。庄子通过心灵的“逍遥游”来“与......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5
批评与对话,对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总是必要的,在我们当下这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实语境的复杂和文学创作的丰富,使得当前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话语歧出,争论不断...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7
孔子立足于春秋末世“礼坏乐崩”的历史语境,以“述中有作”为阐释原则,以“信而好古”为价值取向,通过不同的视域融合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诗三百篇“思无邪”的意义,并因此将它纳......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从文学解释学的视域来看,汉代《诗经》政教意义的生成,是儒家知识分子与《诗经》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产物。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语境,深刻影响了汉儒的《诗经》阐释立场...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汉代儒家以"毛诗"为代表的《诗经》阐释,创构并运用了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等方法,将文本、作者、社会历史以及接受者等要素全部纳入解释活动的过程中,高扬了诗歌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以其“心性”论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不仅首创性地提出了理解活动中阐释者主体意识的问题,而且将理解规定为阐释者与诗人之间人伦心理的会通,开启了中国古...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千里故乡,六年华屋,匆匆一别俱休",这是丰子恺在抗战逃难途中所填《高阳台》一词的开头两句。1937年日寇入侵,从上海渐逼杭州,隆隆的炮声震动...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历史流传物是解释学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尚未得到细致梳理的概念,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对象,它指的是那些流传于历史进程中并不断得到新的阐释的文本.历史流传物的意义只有在...
[学位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 年份:1997
该文旨在探究孔子和庄子的审美超越思想.上篇述论孔子,认为孔子之"仁",是一种理想人性,而在个体求"仁"、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诗""礼""乐"等艺术作为中介起了关键作用.下篇...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6
20世纪80年代西方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的大规模引进和讨论,对推动我国当代文化转型、推动文艺学范式转换、建设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在引进的热潮退去之后,不少学者潜心于立足本土文艺实践来创造性地整合域外文艺思潮中的合理资源,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郭持华, 来源: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孔子的“仁”,是一种人性的理想状态 ,在主体求仁、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 ,诗、礼、乐等艺术起了关键的作用The “benevolence” of Confucius is an ideal state of human...
[期刊论文] 作者:金元浦,郭持华,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金元浦,1951年生,浙江浦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