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靖难之役”并不是主张革新的文臣集团与守旧的亲王、武臣集团之间的斗争,所谓藩王、武臣集团也纯属子虚乌有。实际上,建文君臣并未实行过什么新政,而朱棣也并非一切都遵守祖制......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明代的宦官,从永乐年间开始,直到国亡为止,始终在皇帝的宠幸、纵容下,在政治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把魔爪伸向各个领域,特别是对臣民进行公开的特务恐怖统治,虽...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对吏治的好坏以及统治的盛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健全官僚队伍,从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便成了明初的迫切任务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本文从明王朝的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地主阶级的本质出发,着重探讨了仁、宣之治对明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指出这一时期进一步强化了朱元璋建立的极端君主专制,但却给宦官干政...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5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果,过去和现在的不少论著已经给了肯定的评价。至于他的政治思想,却很少专题论述,甚至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正】 孟凡人同志在其所撰《论李岩》①一文中,对李岩作了全面否定。认为李岩参加农民起义是为了实现个人政治野心,为将来投降明王朝作准备;参加起义队伍后提出的一系列主张...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王守仁学术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本文不同意这种简单的作法,不赞成在唯心主义与反动之间划一等号。认为王学的产生,不只是为了扑灭人民群众...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本文系继台湾吴智和先生《明代祖制释义与功能试论》之后进一步探讨明代“祖制”问题之作。文章分析了明代君臣之所以十分重视“祖制”的深刻原因,同时也揭示了“祖制”之所...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历史上以民为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明中叶以后逐渐萌生的“异端”思潮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是对......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佃农家庭。元至正四年(1344年),皖北大饥疫,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贫苦无告的朱元璋只好入皇觉寺为僧...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正】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明毅宗朱由检在明朝灭亡前夕曾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矣。”把亡国的责任全部都推到了诸臣的身上。本文用翔实的史料,论证了这一说法的错误。认为明朝的灭亡,有其...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正】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是明代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明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时期。1572...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日知录》卷10《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条引邱濬《大学衍义补》的话说:“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吏治的好坏,与“民情之休戚,世道之惨舒”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明初的吏治与元朝末年和明中叶以后比较起来算是好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由于明初吏治的澄清,致...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一九七五年五月,广东某教授为了给“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反革命潮流推波助澜,提供“理论”根据,修订出版了他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中,该教授不...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清代朴学“先导大师”之一的黄宗羲(1609—1695年)的重要著作,它集中地反映了黄宗羲以批判极端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光辉的政治思...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功败垂成的明末农民起义,至今正好35O周年。这是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有许多地方值得人们深思。为什么李自成在北京只呆了短短的40天?本文认为,胜利时骄傲、“流寇主义”、战略策略错误......
[期刊论文]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了通向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把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使皇帝真正成为“代天理物,威柄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