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2
第四部份茶叶采拮与初制 (一) 茶树生长期和采叶期: 缅甸茶区因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之间,气温高,茶树生长期长,可采期亦较长,但各地因气温略有高低以及采拮习惯略有不同,生...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8
三、“皋芦”——苦味茶是茶树的原种 (一)“皋芦”是茶,亦可非茶“皋芦”是茶,这是因为在我国古文献中,屡见不鲜,而且在福建、湖南、贵州等南方各省,都有用同音语称某...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62
嫩枝生育特性是采叶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中心问题。嫩枝包括幼叶、嫩茎与尚未开展的芽身。嫩枝生育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嫩梢的收获量,因此了解采叶茶树嫩枝生育特性及其与外界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2
福云新品种是于1957~1972年间,以我国国优品种——云南大叶种为父本,与以“银针”名牌品种——福鼎大白茶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单株选择与无性繁殖法,培育出的高产、优质...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79
研究和利用茶树品种资源是发展茶叶科学和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我所于一九五四年开始此项研究,对本省品种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就地鉴定与选择推广.一九五七年系统建立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6
本文以广泛征集、观察我国各地野生茶树及栽培群体的遗传型、生态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等系统研究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闽、粤、桂、黔、川及缅甸东北部等的实地考察以及各有关资料等......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91
乔木或小乔木大叶型茶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与西南茶区,并扩展至与我国毗邻的印、缅、泰、越等高温、湿润区内。在这一大区域里所栽培的乔木或小乔木大叶型群体种,大多...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1989
茶树器官的原始形态模式及其演化途径是研究茶树起源,分类的主要依据。以进化论的观点而言,生物世界是个永不停息的世界,一切有机体都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发...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1
社口镇位于福安市北部山区,与寿宁县的武曲乡相毗邻。全镇只有五千多户两万余人,村镇虽小,但知明度却不小。历史上是坦洋工夫茶发源地,如今又是福安明前毛峰茶的生产基地。全...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3
植物器官表面绒毛的有与无,常常被形态分类学家们作为区分属、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张宏达在山茶属植物系统分类中有许多组、系和种就是以子房有毛或无毛作为种系间的首级区分,...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1
茶树品种资源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很多,1974年,国家关于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的总方针是:广泛征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与充分利用。这个总方针所提出的研究任...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4
为了探讨与明正武夷区系群的真实面貌、群落组成与演化地位,作者根据自身研究资科与前人研究报导,对它进行形态特征与生态性状等的初步分析,从中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讽与看法,对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0
我所茶树品种资源研究正式立题始于1954年,1977—84年属省重点课题。先后承担、参加部级课题或专题5个;省级课题10个;专题研究15项,共30个课题或专题。通过三十余年的广泛调...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8
福云23号茶树新品种,原称“福云58—23”。是我所于1957年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种为父本,通过自然杂交,于1958年秋,从母本树上采籽播种而得的第一代有性群体(简称福云58型)中......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2
福云7号原称福云58-7,是我所于1957年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种为父本,通过自然杂交,于1958年秋,从母本树上采籽播种而得的第一代有性群体(简称福云58型)中,通过1959~19...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3
我国茶区广阔,茶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彩,每区域或每种茶类都各有适宜或适制的高产、优质良种,是提高单产、品质与效益的重要前提,尤其是高优型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5
南岭种群是以南岭山系为其分布中心而取名。本文根据作者已有观察与实地调查研究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着重分析茶树自原产地向南及东进的过程中,随着地理及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变迁,而......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5
一、“川、黔”种群的基本概念与分布区域我国的野生茶树分布很广,作者曾将其划分为四大种群,即“三江”种群、“滇东一桂西”种群、“川、黔”种群以及“五岭”种群等。“川、......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1990
本文根据三十余年来,对500余个茶树品种(或种质)花器官各部形态特征的观测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全面分析讨论,首次提出了茶树花器形态共五个部分十三项目的分类方法与标...
[期刊论文] 作者:郭元超,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3
植物分类是一种专门学科,而且是一种国际性的学术活动领域,各物种的分类与命名都要按国际统一法规进行。这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笔者只能是出于关心与兴趣,参与茶树的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