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Kishan Singh,郑芥丹,, 来源:甘蔗糖业 年份:1984
甘蔗是一种生长期长的作物,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期才能获得经济上合理的产量。在印度的亚热带地区,秋植蔗因为生长期较长,所以原料茎产量比较高,春植蔗产量比较低,迟种甘蔗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郑芥丹,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8
将筛选出的若干优良牧草蔗品系在不同土壤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牧草蔗新品系适应性广,且多数品系农艺性关及产量优于甘蔗良种闽糖86/05,尤其是牧草蔗94/42表现出较高的出苗率,耐割性,再生性......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郑芥丹,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4
提高香蕉组培苗成活率的研究曾日秋,郑芥丹,黄绍英(福建省农科院香蕉研究开发中心363109)近年来,香蕉组培苗在生产上发展迅速。但育苗成活率不高,一般为40%~60%。因此提高育苗成活率,对扩大推广香......
[期刊论文] 作者:黄绍英,郑芥丹,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5
银合欢木屑袋栽香菇试验黄绍英,郑芥丹(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363109)银合欢为速生树种,在我省已有大面积栽培。为充分利用银合欢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进行了其木屑袋栽香菇试验,现将......
[期刊论文] 作者:郑芥丹,黄绍英,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2
我省蔗叶资源丰富,全省每年约有48~60万吨,用蔗叶栽培黑木耳尚未见报道。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于1990年进行枯蔗叶栽培黑木耳试验。(一)材料与方法黑木耳母种为Au3。培...
[期刊论文] 作者:郑芥丹,黄绍英,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3
我省蔗叶资源丰富,每年约有48~60万吨,为了开发利用它,我们于1990年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菌株,黑木耳A_(u3)。培养料配方A为蔗叶粉(粉碎后似锯木屑)77%;B为蔗渣77%(对照)。在此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黄绍英,郑芥丹,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8
目前凤尾菇代料栽培多以米糠作添加剂,由于米糠是家禽家畜的饲料,所以要大面积栽培凤尾菇,在原料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探讨来源广、价格低的添加剂很有必要。银合欢是热带、亚...
[会议论文] 作者:卢川北,洪月云,郑芥丹, 来源:中国农学会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战略与对策讨论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卢川北,洪月云,郑芥丹, 来源:中国农学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郑芥丹,黄绍英,曾日秋, 来源:广西蔗糖 年份:2001
筛选高生物产量的甘蔗新品种及从栽培技术上探讨提高蔗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及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闽糖88/103为高生物产量甘蔗品种;蔗田套种籽粒苋总生物产量最高,每667m2...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华,黄绍英,郑芥丹,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9
我省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甘蔗枯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廉价原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甘蔗叶在蔗田中栽培凤尾菇试验,平均产鲜菇5.5~6公斤。按每亩蔗田可利用1/3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华,黄绍英,郑芥丹,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89
一般栽培凤尾菇,其培养料太多以稻草和蔗渣为主料。为了寻找新的主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甘蔗的枯叶栽培凤尾菇研究。通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每平方米平均产鲜菇5.5...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郑芥丹,黄绍英,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4
提高香蕉组培苗成活率的研究曾日秋,郑芥丹,黄绍英(福建省农科院香蕉研究开发中心363109)近年来,香蕉组培苗在生产上发展迅速。但育苗成活率不高,一般为40%~60%。因此提高育苗成活率,对扩大推广香......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华,黄绍英,郑芥丹,, 来源:甘蔗糖业 年份:1988
福建省甘蔗生长前期大多以套种黄豆、绿豆、花生及叶类蔬菜为主。常因间套种作物生长期长,影响甘蔗苗期生长,导致甘蔗不同程度减产;或因甘蔗已封行,影响间套种作物生长,降低...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卢川北,洪月云,郑芥丹,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3
带牧草闽牧4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丰产适应性广的甘蔗栽培品种Co419与大茎野生蔗杂交后代PT43-52经有性杂交育成,并通过多年试种及示范表现良好,1999年12月通过全...
[期刊论文] 作者:洪月云,卢川北,郑芥丹,曾日秋,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8
本文探讨了牧草蔗94—42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方式中的表现及不同刈割高度对该品系的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系在砂壤土及红壤土中均可获得高产、稳产,尤其适宜在红壤土生长;其需肥......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郑芥丹,卢川北,洪月云,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2002
闽牧42是我所利用甘蔗栽培品种Co419与大茎野生种的后代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耐寒、耐瘠、再生力强的新型牧草.1999年12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育成品种.闽...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郑芥丹,洪月云,卢川北, 来源:草业科学 年份:2001
探讨了闽牧42在不同施肥种类的表现及同一施肥种类不同施氮量对该品种的效应.结果表明:闽牧42的需肥特性要求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可达到高产优质及最佳经济效益,粗蛋白产...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洪月云,卢川北,郑芥丹,, 来源: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2006
对八个牧草蔗新品系(含对照)进行了三年品比试验,初步选出牧草蔗新品系981、982和98-32在农艺性状及生长速度方面表现优于闽牧42,产量略高于闽牧42,方差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三个......
[期刊论文] 作者:郑芥丹,曾日秋,万群明,黄绍英,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2001
砍收下来的蔗梢,用高压聚乙烯膜袋装青贮125 d仍不变质,受淋雨的蔗梢也可青贮.蔗梢添加5%糖蜜,发酵完成期从对照的40 d缩短为15 d.添加1%尿素虽延长了发酵期,但粗蛋白提高了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