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88
一汉字不是“语素文字”近几年来,有些人认为汉字是记写汉语语素的;有的人甚至于称汉字为“语素文字(logogram)”,说什么“汉字是语素,本身有意义”。①这种说法到底对...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86
从报上看到王力教授去世的消息,心中很哀痛。了一师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浮现在眼前。1934年我转学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在“中国音韵学”的课堂上,回国不久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1
汉字所要记写的汉语的成分(或者说层次)既然是单音节的词以及词素,而词和词素的数量是庞大的;所以汉字的数量就不断增多,历代积累达到“五万六千左右”(《汉语大字典·...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3
胡乔木(1912—1992),原名胡鼎新,江苏盐城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攻文史之学。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关心文字改革问题。1940年11月在延安与林伯渠、吴玉章等99人联名发...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2
近年来,有些人不赞成搞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甚至反对汉字改革,从语言文字理论上,提出了几个问题。现在先就两个问题,说点个人看法。欢迎讨论批评。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先...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58
推广普通话必须要有一套字母作为正音,拼写的工具,而国务院1957年12月11日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中的拼音字母,是最好的拼写普通话,纠正方音的工具。...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2
一、为什么用了三千多年的汉字,到100年前非提出改革不可? 一个曾经是独立、强盛、统一的中华大帝国,到了19世纪中叶却连遭外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从鸦片战争(1840年)经中法...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2
1983年初,一位心理学教授就认为文字(当然主要指汉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的“一个常量”的,因此汉字的总数不能减少。我在当年11月的同一刊物上指出,所谓“思...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0
先来解解题。这个题目有两层用意:一是“汉”这个字简化得对不对;二是“汉字简化”这件工作做得对不对。让咱们不从个人好恶(w(?))出发,而从历史考察着手,来探讨一下。一、从...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5
今年6月18日是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本刊特发表郑林曦同志的文章,以志纪念。...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5
老友徐贤议读了拙著《论语说文》后来信说:“现在读错别字现象最多见于‘一字多音’处。”他举了两个例子:(1)一位老学者总把“效率[lu],”读成xiaoshuai,没人好意思向...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5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字改革工作跨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断要求的文字改革工作,开始在人民的革命政权...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59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毛泽东:《新民主......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8
普通话,六十年前在词典上是查不到这个词儿,现在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成了全国人民天天必说,人人要学的共同语。就是海外各地的华人以及全世界要学中国话的人们,都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66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的《简化字总表》,从1964年5月公布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全国各地在各项工作中,按照这个总表的规定使用汉字的,逐渐多起来。中小学课本上的字,主...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66
三、从第一、二两表学会简化字的基础知识《总表》的内容分为三个表。第一表是《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这两个表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87
一、从理论上看声调的性质和功用一般讲中国音韵学的,大概都把声母、韵母和声调看作汉语语音的三要素,平列起来,认为同等重要。这种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单单从三者都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85
广播、电视的播音员把汉字读错了,比如说把“同仇敌忾(kai)”的“忾”念成“气(qi)”,受到了人们的指责。我倒是觉得播音员挺冤枉的。汉字不是以形声字为主的文字吗?人...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4
二实干1936年,新文字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1938年吴玉章同志从法国回国,次年来到延安,立即加入推行拉丁化新文字的运动,同林伯渠、徐特立等同志一起,成为陕甘宁边区新...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林曦,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84
吴玉章同志在延安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给他写了一篇祝词。其中传诵到今天的一段话是: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