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长江建设 年份:2004
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吸引着全世界的建筑师参与设计。但同时,崇尚杂乱无章的"非形式主义"和推崇权力至上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潮也由境外建筑师引入...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城市规划汇刊 年份:2004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建筑试验场。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20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核心价值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探讨城市纪元的全球城市化问题,应对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世博会是城市化的大事件,世博会的历史也是城市化的...
[会议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 年份:2006
今天的人类已经与设计如此紧密地融为一体,简直无法想象没有设计的世界将会如何,设计就是设计生活,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设计改变社会,设计创造未来,...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2
建筑批评在历史上主要源自美学,源自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同时,也从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理论得到借鉴。传统的建筑批评的风格分析、类型学研究和图像学方法已经受到挑战,当代...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华东科技 年份:2010
我们居住在上海,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有多少呢?上海的未来又该如何规划?2010年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东方魅力、演绎人类社会的舞台,同时也对上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南方建筑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建筑学报 年份:1998
论文探讨了上海城市空间的关联域及其原因,历史上的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而形成其初级的多元城市空间。当前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的机遇,又促使各种矛盾激化,城市规划与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建筑创作 年份:2010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历时184天。世博会象征着世界的进步,凝聚了社会和人类思想的精华,发扬并传播人类的理想,世博会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实验。1937...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15
2015年米兰世博会是世博会第一次在意大利举办,"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题演绎理念清晰,总体规划使展馆的布置极为紧凑。世博会的意大利元素十分显著,米兰世博会可以给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08
哲学对当代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家对普遍世界的关注也使哲学向建筑学拓展。空间是哲学与建筑理论以及许多领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筑空间的精神表现就是场所,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12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住宅科技 年份:2004
城市的未来一直是政治家、作家、社会学家、建筑师和规划师广泛探索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城市和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历史上有过无数理想城市的模式,由城市的场景,城...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14
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整理并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料汇编》(第一辑)共收录了自1932年11月创刊至1937年4月停刊期间共29期的《中国建筑》,以及同一时期出版的5卷共49期...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19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的集建筑师、...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建筑师 年份:2006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艺术设计、电影、摄影和诗歌构成了艺术体系的核心,在形象表达和图像作用的类比方面,当代建筑与艺术具有共性,建筑是社会、城市空间和场所的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年份:2004
上海的建筑因其独特的历史而揉和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表现出很大的畸变。上海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历史和人文优势,优化城市空间,保护的历史人文资源,建立多层......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1988
无论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渗透中,或是在西方文化开拓新道路的探索中,今天的日本建筑都起了领先作用。在众多杰出的日本建筑师中,矶崎新富有个性的创作经过三十年的努...
[期刊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建筑的功能应当表现在建筑符号中,从这层意义上说,建筑的象征成为建筑功能的重要成份。建筑的象征就是在有限的客体中展示无限,借助整体结构与空间实现非物质的意向。建...
[会议论文] 作者:郑时龄,, 来源: 年份:2004
近十年来,上海的城市建设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出现了不少新的理念,使城市的结构更为合理。郊区小城镇和黄浦江、苏州河的城市规划的设计为城市的公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