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7
欧阳修以散文著名,他的诗不大为人注意。其实,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北宋前期诗歌经过梅尧臣、苏舜钦的努力,对纠正西昆派的柔靡诗风,作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柳宗元的山水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读者从中会深深地感染到他的抑郁与悲愤,听到时代的脉搏,看到社会的影子。可以说,“怨”和“愤”是柳宗元山水诗的基本情调。他的“怨...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宋之问在诗坛上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家体”。他在武后时深受恩宠,经常出入宫廷,后因谄附张易之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归。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中宗景龙中,...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老地荒天闷古哀,海门落日浪崔嵬。凭舷切莫首重回!费泪山河和梦远,凋年风雨挟愁来。不成抛却又徘徊。甲午中日战争,我国失败后,于1895年与日议和,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帝国...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清光绪十一年(1885)秋,黄遵宪被免去了旧金山总领事职务,自美回国,船经太平洋时,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他在船上举头望月,回想起亲身经历过的西方习俗、人情与当前所见的景...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我国传记散文,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如《左传》、《国策》中都有一部分作品记录人物在社会上或政治场合中的言行。但是,正式以传记形式出现的,当首推汉代的《史记》。从...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3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花庵词选...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7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而掀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它的出现给北宋西昆体和时文以沉痛的打击,指明了宋代诗文发展的方向,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它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李清照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即它以浅白朴素而带有自然声律的语言、含蓄的笔触,抒写蕴藉幽深的意境,勾画生动鲜明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武陵春》: 风住...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1
陈维崧是清代词坛上一个重要的作家。谭献在《箧中词》中说:“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其实,平心而论,陈词比之朱词,要高一筹。......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3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在黄昇《花庵...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李白的五言律诗,据赵翼《瓯北诗话》载,有七十余首。历代诗评家对这些作品毁誉参半。毁的说:“太白五律多率易,结语尤甚。”(黄生《唐诗摘抄》)“太白五言,纯学《选》体,觉词...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志》中,称赞尹洙的古文“文简而意深”,并说他为尹洙写墓志铭是有意学习这种文章风格的。所谓“简”,就是指文章简练平易;所...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祁志祥同志在《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2期上发表的《“格律声色”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论》一文,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而他所引用的古代文论来阐明其论点,意...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山河尺寸堪伤痛。鳞介冠裳孰少多! 杜牧罪言犹未得, 贾生痛哭竟如何更无十万横磨剑, 畴唱三千敕勒歌, 便欲板舆长奉母, 似闻沧海有惊波。邓铁香,名承修,广东归善(今惠阳)人。...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斌”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的混合体,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产生过。...
[期刊论文] 作者:郑孟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7
陈伯海同志在《文学遗产》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发表《论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格》一文,对中国传统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概括为六个方面来加以细致、深入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值得我们重视。它对读者全面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学的精神实质是有好处的。但是,细读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