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郎洁先,金来凤,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2
本文报道一种深低温(-196℃)生物细胞及组织保存袋。该袋在液氮内保存2年后经37~40℃融冻复温无破损,细胞计数84.5%~91.5%,拒染反应61.3%~104.4%,粒系定向干细胞培养(CFu-Gm)83.9%~164......
[期刊论文] 作者:姜跃琴,郎洁先,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1995
用新型复合增塑剂制备血小板袋取代DEHP增塑剂,复合增塑剂能使PC贮存在透气性和酸碱性都较适宜的环境内。SX-9207血小板袋保存血小板5d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数为(78.7±9.6)%,低渗休克(HSR)为(63.3±8.7)%,聚集为(45.5&#......
[期刊论文] 作者:姜跃琴,郎洁先,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1992
前言低温生物保存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耐低温容器,该容器不仅要求对人体无毒,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同时必须有优良的耐低温性,在液氮(-196℃)深低温保存条件下,达到无破损,...
[期刊论文] 作者:郎洁先,柏乃庆,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2
[期刊论文] 作者:王群,瞿丽玮,郑岚,郎洁先,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2001
目的探讨以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的机采血浆袋及管路内表面对血浆中HCV RNA吸附性。方法用不同材料机采血浆袋保存低滴度的HCV RNA阳性血浆,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材料和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姜跃琴, 吴倬慧, 陈军, 潘丽华, 郎洁先,, 来源:塑料科技 年份:2004
报道加工助剂对医用聚氯乙烯耐寒性能的影响。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中增加增塑剂含量,将提高耐寒性能;加入改性剂虽有助于加工流变性的改善,但耐寒性能略有下降。这与共混物相......
[期刊论文] 作者:姜跃琴, 潘丽华, 陈军, 吴倬慧, 苗慧英, 郎洁先,,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高峰, 冷翠霞, 张晰, 李红, 钱开诚, 姜跃琴, 郎洁先,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2004
持续振荡在血小板室温保存中的作用上海市血液中心200003高峰,冷翠霞,张晰,李红,钱开诚,姜跃琴,郎洁先自1969年Murphy和Gardner[1]首先报导血小板于22℃保存优于4℃后,血小板保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新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桂英,唐燕萍,郎洁先,姜跃琴,潘丽华,李秀松,,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3
本站研制SX9207塑料血袋代替原塑料血袋,成功地保存血小板,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血库密切配合下进行临床试验,已对保存3天、5天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何馥瑛, 钱宝根, 冯志雄, 李蓓, 秦宗英, 郎洁先, 周瑶,, 来源:核技术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郎洁先,金来凤,李桂英,苗惠英,姜跃琴,潘丽华,陈瑶华,,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1997
塑料输血用具是促进现代血液成份分离技术发展和推广成份输血的关键。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是玻璃血瓶和乳胶导管,但这些输血器具是半封闭的,并且反复使用,易引...
[期刊论文] 作者:姜跃琴,潘丽华,金来凤,李桂英,唐燕萍,苗惠英,陈瑶华,郎洁先,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4
本文报道用改性聚氯乙烯和新型复合增塑剂特制而成的血液保存容器。容器表面成均匀磨砂玻璃状。高温蒸汽灭菌后无粘连,化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良好。保存血小板5天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
[期刊论文] 作者:何馥瑛,钱宝根,冯志雄,李蓓,秦宗英,郎洁先,周瑶,金来凤,庞学然,陈瑶华,陆琳,李桂英, 来源:核技术 年份:1987
本文报道采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对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白色念珠菌、杂色曲霉和蜡状芽胞杆菌芽胞的抗辐射敏感性试验,从所制备的辐射生存曲线中获得上述各菌的...
[期刊论文] 作者:庞学然,陆琳,周瑶,周忠民,张钦辉,袁昕,郎洁先,金来凤,陈瑶华,何馥英,冯志雄,钱宝根,李蓓,秦宗英,,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1988
为研究~(60)Co-γ射线辐照输血器材的消毒效果,确定其最小消毒剂量,对输血(液)袋灭菌前的污染菌量和6株对象菌的D_(10)值测定。结果表明,每副输血袋的最高带菌量小于10,6株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