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7
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以抗日战争为内容的小说作品里,抗日英雄是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发现的一个显在的文学事实是,抗日英雄形象往往由农民、知识分子和由他们出身的军人......
[学位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 年份:2007
本文意在考察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问题。抗日战争一直是现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一个恒定地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几十年来不同时代的小说对它的叙述中所......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4
我们在作品里看到了遍地鬼子,但更看到了遍地英雄。遍地英雄的文学场景是在对平凡英雄的追求中完成的。把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集中展现,并且在抗日英雄观上力求...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反腐败文学面临着一个亟待克服的难题: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的纠结。批评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歧异,导致批评的混乱。这种纠结不清是现实、作家和批评家的共谋造成的。这让我们不仅......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抗战文学的研究没有解决整体观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影响了研究的深入,有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释,有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被遗漏。对抗战文学进行整体研究,就是既要在横向上综合......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5
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的创作和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但是,批评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歧异,导致批评的混乱。认识歧异源于两者命题的纠缠不清。这种纠缠不清本身即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里有些东西被遮蔽或偏离了。重读不是要否定以往的评价,宣布其为误读,只是试图绕开传统的和貌似艰深的理论和方法,再次走进文本,走近涓生、子...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7
现当代文学对于抗战的描述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存在,革命是理解抗战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当我们通过这个关键词来考察七十年的抗战文学创作时,许多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和充分的解释...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6
贾平凹执著于对乡村的歌赞,现在的他却踯躅于废乡和废都之间。面对传统乡村生活终结时刻的废乡景象,他不知道该回归和留恋,还是该告别和弃绝。《秦腔》是揭示他的踯躅的典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中华会计函授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6
健全完善“真招实招”保障机制,确保招标采购活动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南烟草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从宣传教育、规范流程、加强监督、注重考核、严格执纪这五个方面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城市...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以往的革命思维下,抗日战争是一场革命,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文革”期间关于抗战的文学叙述渗透了鲜明的革命理念和阶级意识。后革命时代的来临使文学得以重新叙述抗战,努力...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2
经近20年的酝酿发展,新时期文学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张平、陆天明等为代表的"反腐败文学"的高潮.但是,它的巨大影响的背后是与生俱来的缺陷,这种缺陷使这派文学日益走向式...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6
匪类抗日英雄的文学存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从抗战到文革、再到新时期,匪类抗日英雄的叙事模式经历了由成长模式到性格组合模式的变迁,而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匪类抗战英雄在文......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战时的抗战小说努力把抗日战争叙述为一场跨越民族界限的阶级革命,是作家和批评家的一种普泛性的共同努力,《八月的乡村》和茅盾对《万宝山》的批评就是显例。但是在民族救亡的......
[学位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3
该文试图对"对腐败文学"做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并解决目前有关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限于篇幅和一篇论文相对固定的论述角度和风格,要面面俱到是勉为其难的.该文力...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6
《秦腔》满含贾平凹的迷惘和辛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当他站在传统乡村生活终结处时,无论是告别抑或回归都只能是一种姿态。二、他不能确定终结之后的前景。三、站在终...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6
以往对《伤逝》的研究往往拘囿于情绪化的道德审判,文本里有些东西被遮蔽或偏离了。当我们试图绕开传统的和貌似艰深的理论和方法,再次细读文本,就会对涓生获得更为中肯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义,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3
陈香梅女士是著名的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在海内外声誉卓著。她也是一位学贯中西、中英文造诣皆深的学者、作家。近读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香梅自传》一书,使我颇为感慨和敬仰。该书情之真、意之切,表达之纯真、叙述之完美,更兼首度面世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