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份:2006
主要分析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节水灌溉技术的...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残茬覆盖耕作指的是把植物残茬或秸杆保留下来,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方法。残茬覆盖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研究始于30年代,并成为当时防水蚀、防风蚀以及水土保...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棉花学报 年份:1997
就黄淮海平原精神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
[学位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年份:1998
对豫北平原-麦三玉米和-麦二玉米多熟栽培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高产机理以及-麦三玉米模式下的水肥运筹与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两年平均,一...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99
在陕西乾县、武功等地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夏闲期和冬小麦生长期采用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其中,以覆盖6000kg/hm2秸秆为最好,夏闲末......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份:2021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1/4,调出量占到全国的1/3,是名副......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2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指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明,逄焕成,, 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份:2007
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黑垆土水磷互作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磷素对春小麦苗期与抽穗期内株高和叶面积皆有一定影响,但交互作用的表现不同;适宜的水分...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陈阜,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1998
对黄淮产原--麦三玉米、一麦二玉米和一麦一三种多熟的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年轩产均超过吨粮,说明在集约栽培条件下黄淮平原调产吨粮......
[期刊论文] 作者:高喜,逄焕成,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6
小麦套种早熟棉与晚熟棉的技术高喜,逄焕成,陈阜,路盘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自80年代以来,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对解决麦棉争地矛盾,提高粮棉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
[期刊论文] 作者:陈阜,逄焕成,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在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20%多,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
[会议论文] 作者:李玉义,逄焕成,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黄淮海地区农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本文重点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当地农业水资源危机的根源,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任天志,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5
印度的大豆育种成就及前景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逄焕成,任天志大豆是印度的第三大油料作物。自60年代中期成功地从美国引进大豆良种并于70年代后期建立榨油厂以来,利用雨季种植栽培大......
[期刊论文] 作者:宋吉作,逄焕成,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在小麦玉米共生期,对二四畦种植方式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刊物了研究。结果表明,边行小麦在光、温、水、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反映在边行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多......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杨春峰,,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9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渭北旱原早地覆盖耕作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小麦增产显著。覆盖时期以全覆盖和夏闲期覆盖为宜。最佳覆盖量为400kg/亩。在旱地上...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杨春峰,,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9
在半湿润易旱区的条件下研究旱地不同耕作法结合覆盖的保水增肥效应。结果表明,覆盖耕作比不覆盖在2 m 土层内蓄水平均增多21.52mm。在覆盖层保护下,径流量降低74.5%,土壤流...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隋方功,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2
通过室内模拟及盆栽方法研究了高分子吸水剂的吸水保水性能及其在几种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吸水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并具有较长的保水期。应用于玉米、...
[期刊论文] 作者:侯智惠, 逄焕成,, 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份:2017
[目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农业资源利用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探寻适宜于该区域的农业资源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农业资源的变动状态与趋...
[期刊论文] 作者:逄焕成,徐富安,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份:1998
为了探讨渭北旱原有效的蓄水保墒途径,在陕西乾县,武功等地开展了直覆盖耕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采用秸秆覆盖,能显著增中土壤蓄水量,尤其可使土壤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