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2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06
基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建立了热质的概念。物体的热能所对应的动质量就是热质。提出了热子的概念和热子气模型。采用气体分子动理论导得了热子气的压力(热质压力......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2003
叙述了对流换热中的场协同强化原则,对流换热中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能够提高换热系数,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温度场间的协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效率。此外,还从换热系数和换热器...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0
从能量方程出发重新审视了对流换热的物理机制. 把对流换热比拟为有内热源的导热. 热源强度不仅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流体的物性, 而且取决于流速与热流矢量的协同. 流动的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0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提倡创新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国际竞争中仍有不少困难,如最近遇到的DVD和数码相...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力学进展 年份:2000
微细尺度传热问题的工程背景来自于80年代高密度微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问题。它的特点是,当空间和时间尺度微细化后,出现了很多与常规尺度下......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1986
【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到本世纪末……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1
按照目前的主流分析方法,创新主要分为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类。只通过分类我个人觉得不够.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科技工作的创新程度和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第一个层......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通过与力学、电学的比拟,在热学中引入了势、势能、速度、动能等新的物理量,从而可建立热量运动的守恒方程组.热量传递是不可逆过程,耗散的是热量的"能量".以耗散最小(热阻最...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2001
“严师出高徒”,但目前的情况,“严”很难做到,这与社会环境有关.现在回忆起来,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时候“心太软”.比如说,对于他们的工作J成果的要求,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指...
[会议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归结为两类:热质说或热素说和热动说。提出在热学和力学之间存在共性的规律.从审视热量的本质开始,探索热运动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共性,研究热...
[会议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焊接 年份:1979
双弧现象及其影响在等离子切割、焊接过程中,由于规范参数选择不当,或枪体设计不合理,而经常产生双弧。在非转移弧型的多级阳极等离子体发生器中,也会发生类似于双弧的所谓...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力学进展 年份:1982
1.热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概述 等离子体按温度分类是一种较常用的分类方法:粒子温度范围为10~6-10~(8°)K的等离子体称为高温等离子体,如太阳、聚变等离子体等;粒子温度范围为3...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82
电弧温度场一般很难采用接触式测量或用理论计算的办法而求得,特别是在非局域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一般须量测谱强度和谱线宽度才能间接求得温度值,本文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只...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83
热等离子体的应用在节约能源和能源开发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验方面研究了横向磁场作用下自由电弧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从七个方向测量了非柱对称弧柱的谱...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1988
随着军用民用半导体器件和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自1960年以来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从10~2增到10~6。这造成了芯片上的热流密度可高达5×10~3W/m~2,从而促进了微电子冷却...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年份:2021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述了(火积)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传热学中的新物理量——(火积),介绍了为什么需要引入(火积)、(火积)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火积)理论及其应用、(火积)理论的学术争议等.第三部分是热质与热质能,给出了热质与热质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 来源: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年份:1990
本文初步建立了热流体力学这一新学科,系统地研究了热对流动规律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和原理;热加速动量变化导致通道压力降;竖通道可压缩流体自然对流中亦存在一个临界热流量;还提出了热绕流的概念、流体运动中的热斥冷吸原理和(热换器)温度场均匀性......
[期刊论文] 作者:过增元等,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3
摘要  基于热量传递现象的本质, 从传热学的角度定义了热量传递势容和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函数, 它们的物理意义相应为热量传递能力的总量和热量传递能力的耗散率. 针对以提高导热效率为目标函数的导热过程优化, 提出了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 即在总导热能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