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种史学概论著作,这是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史学概论著作各有所长,共同为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以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数学理论与应用 年份:2008
本文分析中国上海证券市场回报率。分别通过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发现若用ARIMA模型分析和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一次自回归项是不够的,需要高次项,在大多数情形,若运用GARCH模...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12
自20世纪初以来,在西方学术的影响下,中国史学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到新史学话语体系,再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近年来史学界有关建构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4
成书于 2 0世纪 2 0年代的《中国史》是王桐龄的代表作 ,反映了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及其研究成果。《中国史》对中国历史有宏观把握 ,内容丰富 ,理论上有系统思考 ,编纂有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2
章学诚认为良史不仅要有才、学、识三长,而且必备“史德”。对他的史德理论,学者们理解为要求史学家应据事直书,以客观主义的态度尊重历史事实,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意图。本文通...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钱穆《国史大纲》在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动因、主体等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代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中国历史的两种不同认识。...
[报纸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 年份:2004
不能将通俗与粗俗、浅薄等同起来$$ 对于通俗史学,史学研究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可读性强的历史作品必定是肤浅的。有感于此,白寿彝先生指出:“通俗工作并不是多么简单......
[会议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 年份:2004
撰写通史是中国史学的传统,清代学者章学诚曾将这种注重于"通",提倡通史撰述的传统概括为"通史家风"。20世纪的中国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要求通过对历史进程...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2002
东汉政府在征讨羌人起兵失利的情况下 ,决定弃边徙民 ,企图以此平边患 ,保中原。家居边郡的王符目睹边患 ,特别是东汉政府弃边举措给边民带来的灾难 ,坚决反对弃边内徙 ,主张...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刘知幾有关史家之文与文士之文、史才与文才的辨析,从史学的角度对文学与史学作了清晰的分割,旨在纠正魏晋以来历史撰述受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浮华之风,确立文而不丽、质而非野...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突破了史部目录解题式的研究和撰述模式,建立了以史学与时代互动为视点的史学史学科新体系;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在古代史学批评、史学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民国时期所进行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遍及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台湾等地,而以西南地区为主,涉及赫哲、瑶、彝、苗、高山、黎、纳西、藏、蒙古、回、傣、羌、畲等众多...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20世纪史家继承了“通史家风”这一史学传统,并予以发扬光大。第一,将“通古今之变”的通史精神发展为探索历史规律;第二,将“范围千古、牢笼百家”的通史撰述规模扩展为全方位地......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5
章学诚认为目录学的任务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应从学术史的角度从事目录工作。因此他提出宗刘、补郑、正俗的主张,他的理论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特征的这一目录学派理论的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刘知幾认为,叙事之美须以反映历史真实为指归,文质相称的叙事风格能准确地反映历史实际,华而不实的文风则有碍于历史撰述之如实传真。史家撰述应尚简、用晦,力戒妄饰,以便在...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多元一体"理论影响下编纂的中国民族史撰述,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理论架...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3
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深入贯彻高效课堂理论的今天,课堂已真正...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梅春,,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的史学批评采用的是双重标准,分析了双重标准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以双重标准评论史家撰史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以双重标准之一的为尊贤、君亲隐讳原则指导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