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97
气、血、津液,是人体的三大基本物质。三者郁滞分别形成的滞气、瘀血、痰饮列为三大致病因素。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提出滞气是病因,且有其致病特点及分类,补充了中医病因学的不足......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96
通过对文献的探讨和临床应用总结,认为行水有消瘀作用,行水法能促进血瘀病中瘀血的消散和排出,并从血与水的生理病理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89
栀子豉汤证是《伤寒论》中主要证型之一,历代伤寒学家对此议论颇多,但在其所属何经病证的问题上认识不一。有认为邪热客于胸中或上焦者,有认为邪热涉及阳明,属阳明轻证...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10
对于肝病,历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上均未论及肝气虚和肝阳虚,每谈起肝气即是肝气郁结,论及肝阳即是肝阳上亢,没有肝气不足,辨证分型中只有寒滞肝脉,没有肝阳不足,对于虚证,只限于阴血,病理......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1985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学习,初步体会到很多方剂的运用都说明了活血法与利水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活血促利水,利水促活血。本文试图通过对仲景部分方药的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2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 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跟编导设计节目一样要通盘考虑编出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也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份:1998
1 肝体和肝用的生理病理特点 《临证指南医案》载:“肝为风木之藏,因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体阴而用阳说明了肝在生理上的两个方面。生理上,肝体的特点有二,一是肝血方面,主...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1995
贯彻德育工作“两个文件”贵在落实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赵学印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历史的高度和战略的眼光,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05
发汗法治疗黄疸古人早有论述,如载:"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伤寒发热,身黄,瘀热在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说:"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说...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份:2009
肝源性糖尿病在治疗中存在着矛盾,就是降糖药大多对肝脏有损害,在肝病患者中使用多有顾虑,而肝病治疗又需要给以较多的糖分,这对糖尿病不利,治疗两难,我们通过运用温阳法治疗肝源性......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鸟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2010全国中医特色诊疗方法暨适宜技术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玉屏风散出自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其功效主要为益气固表止汗,主要适用于体虚之人自汗、易伤风等症。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内可大补脾肺之......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 年份:2015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笔者近年来的研究认识到肝气肝阳虚是肝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吴茱萸汤是《伤寒论》中一个温补肝阳的重要方剂,适用于肝阳虚的多种疾病,以本方加减...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年份:2016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分析,就太阴病发黄证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识到发黄是太阴病的主要表现,与太阴病的关系最密切,正如仲景所说“太阴当发身黄”,有黄即在太阴;太阴发黄的病机是......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本文对肝病“实证可补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对于肝病,中医基础理论上均未论及肝气虚和肝阳虚,每谈起肝气即是肝气郁结,论及肝阳即是肝阳上亢,没有肝气不足,辩证分型中只...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本文对温阳法在肝病中的应用及体会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肝阳虚在临床是普遍存在的,温阳法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法则。...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本文对“肝阳常不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历代医家及大量的中医药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和治法之补泻论及颇多,而对于肝脏,医家大多持“肝常有余”强调肝气肝阳易亢......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本文对温阳通络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体会进行了介绍。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多见,其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经临床实践认识到,该病的重要病机是阳虚失化、络脉瘀阻,治疗以温阳化气、和......
[会议论文] 作者:赵学印, 来源: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年份:2009
习惯上以“气有余便是火"的思维模式,并依此来诊释肝脏各种复杂的病理现象,这在当今的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上都表现的比较突出,现行的中医药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对肝气肝阳没有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