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赵俊猛,, 来源: 年份:2004
洋-陆俯冲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的基础之一。大洋板块在中央海岭处生成,通过洋-陆俯冲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消亡。在这一过程中,大洋板块几乎可以全部地俯冲消减于大陆板块...
[会议论文] 作者:赵俊猛, 来源: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赵俊猛,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年份:2003
1997年1月21日~4月16日间,在我国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12次5级以 地震,称为伽师强震群.本文分析了伽师强震群的深部构造背景及产生的可能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 来源:东北地震研究 年份:1986
在解释辽南地区的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带有重要浅层速度信息的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本文针对资料解释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单支...
[期刊论文] 作者:Navro.,A,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会议论文] 作者:张衡,赵俊猛,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年份:2011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及西部地区的远震P波到时资料进行反演,得到了西藏中部和西部的地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并由此速度结构认为印度大陆的北向俯冲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强,赵俊猛,,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08
从远震体波波形数据中提取的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已经成为研究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P波接收函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壳内部S波速度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Jurdy,DM,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Cloet.,S,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张先康,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9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
[期刊论文] 作者:Godano,C,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Bella,F,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Wakef.,J,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Cloos,M,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Pavl.,NI,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SilV.,PG,赵俊猛,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6
依据大陆上300多个地震台记录的剪切波分裂,分析了大陆下的震波向异性,发现这种各向异性是由于过去和现代造山运动引起地帽变形造成的普遍性质。没发现大陆软流解耦带的证据。说明......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孔见,,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2005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和被称为“第八大陆”的地下世界,是两个同样属于地球上最后几个未被彻底探索的地方,如果科学家们行动顺利的话,三年后,这个高出地面几公里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赵国泽,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年份:2001
The traveling time of the reflection waves of each shot point from the crust-mantle transitional zone has been obtained by data processing using wavelet transfo...
[会议论文] 作者:邓攻, 赵俊猛, 来源: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华北克拉通演化 年份:201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