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4
中书舍人、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在唐代都是词臣,在唐前期,知制诰和翰林学士还不是固定常设的使职,还不重要,所以中书舍人的地位最崇高清望。但到了唐后期德宗以降,翰林学士的权...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3
前言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好友李建,一直是个令我着迷的人物。~([1])我最早是在白居易写的《有唐善人墓碑》中,读到李建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特别把李建一生几乎所有官历,分成五...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 年份:2004
一奇异的插曲说来有趣,本篇论文的起点和灵感,竟来自一场硕士论文的口试答辩。2010年7月中,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的硕士生徐梦阳,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硕士论文《唐代史...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4
一、载与不载凡研究唐史的研究生和学者,应当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在唐代文献中见到一些官名,想多了解此官的官品和职掌等细节,而去翻检唐代的职官书,结果却遍寻不获,感到...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15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08
唐代的官制,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四种,简称职散勋爵。许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制度通论的著作,也都如此解说。例如,前辈唐史学者岑仲勉那本流通很广...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5
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并非全国一致,可分为京师官署、地方州县和方镇幕府三种。这三类官署的办公时间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征引正史和诗文等材料,考察了这三者的运作细节。...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07
《唐六典》和两《唐书》职官志等典志,都曾经对唐代州县官员的员额、官品和职掌等有所描写。这些典志也成了今人了解和研究唐代地方行政制度最主要的依据。但如果完全依赖这...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唐代的中书舍人,同其他几种重要的职事官一样,在唐初就遭到使职化,其草诏职务逐步被各种词臣接手。安史乱后,则主要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取代。但这个使职化的过程十分缓慢且漫...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一前言唐末趙璘《因話錄》卷五中有一段關於唐代御史臺的詳細記載,經常為人引用,但其開頭有一段話頗不易理解:御史臺三院:一曰臺院,其僚曰侍御史,衆呼為“端公”。見宰相...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5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史林 年份:2012
本文检讨了唐代使职的几种特征,诸如以使为名、出使在外、皇帝钦差、以他官充任等等,认为这些都是片面特色,无法适用于所有使职,所以也无法构成使职的定义。唯一可以适用于所...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史林 年份:2014
唐史学界过去从未论及知制诰是一种使职。学者一般都视此官为职事官,或当作"兼官"来处理,或语焉不详,未能看清此官的本质,在论述时常把知制诰和中书舍人混淆。本文从使职定义...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5
盖平章事亦职而非官也——清·钱大昕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唐·白居易《寄隐者》一、前言受到钱大听和严耕望的启示,我最近在一篇论文《唐代宰相...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8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沂轻舟.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1
本文认为:在唐代,举凡没有官品的实职官位,都是使职,如史馆史宫、知制诰等。由於没有官品,使职常以“他官充某职”的方式来委任。使职的特徵,主要有三:(一)使职与掌权者之间有一种信任......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6
本文论证唐人常以钱数来估价,但结账时,却又不需要支付开元通宝类铜钱,可以用布帛或他物来付账。这使人容易把唐代各种估价和定税的钱数,如青苗税钱和两税钱,误以为是须交付实体的......
[会议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 年份:2004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历代都有人议论。比如宋代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是它的一大缺点。但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史实"?《新...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4
受钱大昕和严耕望的启发,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为一种无官品的“使职”(而非有官品的职事官),就像节度使、盐铁使等使职一样,宰相只不过是皇帝任命的一个“使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赖瑞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唐末赵璘《因话录》卷五中有一段关於唐代御史台的详细记载,经常为人引用,但其开头有一段话颇不易理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