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史林 年份:1998
一般认为,在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实际实行的是银两本位,而事实上,正如1914年北洋政府所坦言:“今日中国所大患者,无本位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忙于国内战争,无暇...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1
现代化进程与移民潮相伴而行。近年来人口大规模流动与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给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城市带来了无限的...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 年份:1999
为了抢占市场,近代上海中外资企业运用广告宣传、跌价销售、建立营销体系、提高综合实力等手段,开展竞争,挤压对手。而近代上海民族企业则通过与外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9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素有移民城市之美誉,其海纳百川的胸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造就了上海历史上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效应的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9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度竞争不仅会危及企业自身生存,还会造成市场混乱,影响经济发展。为了共同的利益,竞争对手往往会以某种可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4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人研究全面抗战爆发所引发的金融恐慌问题。该文在深入研读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时人论述及仔细耙梳《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报道的基础上,归纳提...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8
临港新城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是上海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舞台,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强有力的助推器。临港新城建设为规划地区芦潮港镇、书院镇、万祥镇和......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7
张公权,中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金融家,有“金融巨子”之美誉。早年负笈东渡,系统地接受现代银行货币学专业训练,开阔了视野,为他后来主持中国银行并领导中国银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奠......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7
1997年,作为亚洲金融风暴的源发地,泰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事隔9年,2006年岁末,泰国因实施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再次吸引了世界眼球.……...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档案与史学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 年份:1997
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创建于1922年的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永纱),是一家经营卓有成效的企业。它靠着迅速实施(企业)扩张,在同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兼并:扩...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 年份:2004
1995年8月14日,来自日本的中村哲(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奥村哲(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久保亨(信州大学人文学部)、弁纳才一(金泽大学经济学部)、金丸裕一(立命馆大学经...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4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上海城市经济发展驶入了一条快车道。五口通商时期,上海由东南重镇脱胎为中国外贸重心;19世纪60年代长江开放,上海走向"大上海",跃升为全国...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2001
本文试图运用供给、需求理论来分析1914-1925年中国棉纺业繁荣与萧条的原因,从而得出了不同于史学界传统观点的新解释。文章认为,1914-1922年中国棉纺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料...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1998
上海是近代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聚集地.在近代100多年里,外资先后在上海兴办了1800多家企业,除无国籍者外,其余分属 34个国籍,以“万国云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最主...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史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改革 年份:1998
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创设于1922年的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永纱),是一家经营卓有成效的企业。它靠着规模化与多角化并举的策略迅速实施(企业)扩张,在同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贺水金,,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04
20世纪30—40年代,当中国正深陷于通货膨胀之时,通货膨胀问题还只是个别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因特殊的原因如战争、赔款等而出现的个别现象。因此,南京政府时期,中央银行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