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2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一前言我国幅員辽闊,石灰岩分布遍及全国,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現象非常显著。由于受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地貭因素的控制,喀斯特类型的复杂为世界各国所罕見。喀斯特发育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58
一、前言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10月15日正式落成通车,这是轰动全国誉满东西的一件大事。它的建成标帜着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无比增大及科学技术的卓越成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1
【正】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受到“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和影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在重大工程建设上表现尤为突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许多不必...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工程勘察 年份:1980
本文概括了当前国际上工程地质学所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以缪勒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纷纷强调要加强工程协作关系来发展工程地质学。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还盛行着以工程地质...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63
在工程建設的实践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复杂的工程地貭問題,其中以地貭构造問題最为突出,也比較难以解决,往往因此拖延施工期限并增加投資,若处理措施不善,还会出現一些工程事...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82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6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79
地质构造对工程所辖地区岩体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对工程地质问题,运用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去解答,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因工程地质是用土力学及岩石...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志 年份:1951
江西永豐縣南,古縣至瑤田間之梁坊橋附近,有一變形礫岩層,恰位於走向北10度東及北80度东兩逆斷層啣接處。該礫岩層中之礫石,多為扁平橢圓形,其長軸兩端逐漸尖化,外附絲澤、臘...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81
我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邀请,参加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理事会和理事大会,同时出席了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现仅就会议期所了解的情况,谈谈当前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杨敬之,谷德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45
引言民国三十二年春,调查南江旺苍间地质,此区有火成岩侵入体,大体呈一北东东南西西向之精圆形,西南起於旺苍设治局西北约九十里之麻柳坝,东北经莺嘴岩檬子潭南江县属横店子...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曲永新,, 来源:工程勘察 年份:1981
近十多年来,我们所遇到的大量土体变形破坏现象大都和内部结构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均质土样的工程地质特性,而且要特别注意研究“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发...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 戴廣秀,,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论文] 作者:谷德振, 王思敬,, 来源: 年份:2004
现代工程建设发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发展工程地质学科,使它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是有关加速建设、减少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三十年...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黄鼎成,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79
岩体在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都在岩体结构及其特性上留下痕迹,而且在整个地质历史中,岩体的形变和演化往往表现为地质作用的继承性;今天在工程作用下...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卿,谷德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48
依据逆掩断层,褶皱轴向,片理(Sehistosity)摺纹(Foliation)等构造,桐庐分水间之各构造单元,可分别为三个构造系统,一、近东西向者(以N75○-90○E之构造线代表之),二、古华夏...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戴廣秀,,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54
淮河主流發源於河南省西南的桐柏山,由西向東流。南岸的支流,源出於安徽、河南與湖北分界的大Bu山与鷄公山,由南向北流;北岸的支流,源出於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嵩山及桐柏山...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戴廣秀,, 来源:地质知识 年份:1954
在淮河上游幹支流發源地,伏牛山、嵩山、桐柏山一帶,有兩種不同體系的構造線存在着。按其生成時代的新老來劃分,一種可以北45°—60°西的構造線來代表,另一種則為近東西向...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卿,谷德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48
帚形构造为李四光教授于重庆北温泉调查时所命名,并为文详细讨论,当时因限有力证据,其真实情形,有期异日作更进一步研究,本年春作者等于浙江桐卢县城附近,复遇此种构造,其露...
[期刊论文] 作者:谷德振,张勇,李绍武,,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57
一前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河流,它不但蕴藏着极丰富的水力资源,也常常釀成一些水患灾害。为了长江的治理及综合开发利用,从1955年冬就开展了全面规划,进行了干支流的踏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