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5
《周易》本为礼经说谢阳举一谈《易经》,国人莫不感到神秘而生一股斩不断的趣味。《易》本卜筮之书!这个说法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定论"了。推这个说法之肇端,恐怕是产生于秦汉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道家的"无欲"概念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理智德性。老子的"有欲"是一种认知策略,而"无欲"则是一种更根本的理智德性。一方面,"无欲"包含追求理智善的动机成分,即试图理...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试用直解法分析《庄子》的两个单篇,以求得其正解。文章认为。《逍遥游》以自由交往为中心思想,《齐物论》以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这两篇宗旨是追求人际社会之自由与和谐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01
“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观念 ,但追究其原始内涵 ,则尚无精确答案。早在《说文》中 ,仁就有三形三义 ,究竟哪个是“仁”之本源字形 ?许慎放过了这一重大问题。但这里留...
[报纸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 年份:2004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最近一百多年,在风云际会、中西冲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成了具有深层自觉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多民族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思想史研究一般性的观念、理论系统的逻辑成因及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是以普遍性、深度性为基本特点的学科。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比较繁荣。从学理上看,思想史研究值得关注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3
甲、关于西方哲学通史教材书目1.[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对于毫无哲学知识准备而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西方哲学发展轮廓有一历史了解的学习者...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老子本是礼学专家,其人其学与礼学不无关系,在讨论老子政治思想时,不能忽视这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背景事实。老子贵身论与礼教孝道中的重身思想积淀有相同之处;老子“以正治国”、推......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20世纪日益深重的全球环境危机震憾了西方人的心灵,开启了西方的忏悔和批判反思,引发了西方伦理、哲学和宗教学术的自我突破与创新.经历了理性和信仰双重剧变体验的西方人,顿...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比较原理是理解一切比较活动的基础,也是比较思想史方法论的基础。比较原理是一个有待专门探讨的普遍问题。第一种意义的比较,就是树立反绝对化的态度、信念和方法。第一种意...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4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以楷长期从事道家哲学研究,著有《道家文化寻根》、《老子通论》等著作.他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家与中国哲学"的最终成果《道家与...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年份:2014
“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概念。“中国梦”的表达与刻板抽象的说教迥然不同,是鲜活的人民性话语,标志着新时代话语形态的悄然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团结 年份:2013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就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5月30日再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化和自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异化的趋势。道家认为自然是文化的根底,自然和文化是母子关系而不应该是对立关系。道家的“自然”属于前文化与自然二元论分裂的原生智慧。道家文......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从人文环境的角度出发 ,认为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 ,西部大开发最大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 ,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生态人文主义、公共...
[报纸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的文明与官僚主义”是已故著名法国汉学家艾蒂安白乐日(Etienne Balazs,1905-1963年)为他一部论文集所定的名称,1964年在美国问世。这部论文集是由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9
该文从孔子出发,梳理了儒家仁爱观存在着人和人之间对等的仁爱与心性本源的仁爱两种区别。从后来的历史展开看,应验了这个本源处存在的逻辑差异,体现在人人对等的爱具有相互...
[会议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5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谢阳举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一、仁作为孔子人际心理机质及其本源和效用我们先追寻孔子的礼与君子之道,来探求一下孔子式的人际心理是什么。孔子很重视礼,这个礼依赖的心理根据何在?《礼记·效特性》说:“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会议论文] 作者:谢阳举,, 来源: 年份:2011
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学说在革命实践中起到了鼓动士气、打消畏难情绪,同时引导人们敬畏科学理论等作用。本文认为,今天研究孙先生知难行易说,有适用于科学认知心灵、科学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