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许吉一;, 来源:东北地区采供血机构输血技术组2009年会 年份:200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53基......
[期刊论文] 作者:许吉一,张柏秋,于海龙,,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份:200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53基因5...
[期刊论文] 作者:许吉一,庆疆,张朝民, 来源:现代康复 年份:2000
1病案资料 患者女性, 45岁。因右手尺侧麻木 2个月,右拇指麻木 1周来诊。既往健康,右利。近日时有写字困难,持筷不灵活。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查体:神清语明,颅神经正常,视乳......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亚军,张朝民,许吉一,,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2
患者,男,58岁。该患于1991年1月5日回家后,突觉左面部疼痛,逐渐加重,难以忍受,伴恶心但未吐,于病后5小时急诊入院。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及三叉神经痛病史。体温36℃。血压2...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杰,张朝民,许吉一,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9
脑出血短期内继发脑梗塞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14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7~80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冠心病史3例。全部病人均于发病3天内经......
[期刊论文] 作者:许吉一,刘少岩,庆疆,,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0
脑血管病(CVD)患者的血压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报道.但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与CVD的关系亦应受到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高...
[期刊论文] 作者:鞠浩,徐忠信,许吉一,包萨仁,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5
诊治慢性酒精中毒228例,经头颅CT检查48例示脑萎缩,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中老年患者,有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症状的轻重和脑萎缩的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呈正相关性,戒酒及合理治疗酒精性脑......
[期刊论文] 作者:杨左廉,刘军生,许吉一,姚晨,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5
脑脊液(CSF)循环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它与脑和脊髓的细胞间液相互沟通,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互相渗透,CSF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动态测...
[期刊论文] 作者:鞠浩,祁福宏,许吉一,王晓梅, 来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附20例报告)第三临床学院神经科鞠浩,祁福宏,许吉一,王晓梅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图号R569.1肝豆状核变性(HLD)是常染色体铜代谢障碍隐性遗传病,曾公认预后很差。本文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宏,韩雪梅,许吉一,庆疆,王春辉,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银杏叶制剂(金纳多)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KC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PKC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博,王军,许吉一,李峰,刘晶莹,祖仁生,,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89
我们根据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五月,运用西药维脑路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4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从1986~1988年5月共...
[期刊论文] 作者:张柏秋,孙义馨,孙鹏,郑昌盛,许吉一,左淑杰,, 来源:当代医学 年份:2009
目的比较p53基因瘤体内注射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GTACE)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分别采用GTACE(16例)治疗和常规TAC......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杰,程永杰,许吉一,庆疆,马临庆,程立春,张朝民,,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经头部CT检查证实的脑出血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分组;正常对照组35例。...
[期刊论文] 作者:马临庆,赵军,张朝民,许吉一,程永杰,赵俊岭,卢琦,朱晔, 来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1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微栓子监测, 研究微栓子发生情况. 方法: 对104例大脑中动脉区缺血病变病人及40例无症状对照组人员进行微栓子监...
[期刊论文] 作者:许吉一,庆疆,李峰,高旋,孙霭茹,祖仁生,柴树林,王秀河, 来源:老年学杂志 年份:1988
红细胞压积及全血粘度增高等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导致脑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血流变学的发展,血液稀释疗法显示出它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独特功效。He...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