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邢新,许丰勋,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兔后肢止血带常温缺血模型及足背肌腱表面微循环观察法,观察肢体缺血2小时及5小时再灌注后微动脉对局部滴注血管滴......
[期刊论文] 作者:穆学夏,许丰勋,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89
两年来应用冻干戊二醛猪皮覆盖切(削)痂创面,以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择期揭除戊二醛猪皮更植自体皮,治疗40例病人,获得满意效果,治愈率92.5%。该法对于稳定病情,缓解自体供皮的困难,扩大网状植皮的应用,提高自体皮的成活率,改善外观和功能恢复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霍正禄,许丰勋,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刘玉亮, 许丰勋, 来源: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年份:1986
<正> 近几年来,对人工合成皮的研究工作再度受到重视,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目前合成的人工皮,就材料来分,可概括为三类: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和生物材料的聚合物。临床上将人工皮分为暂时性和半永久性人工皮。随着体外上皮细胞培养及高分子生物材料的进......
[期刊论文] 作者:邢新,郭恩覃,许丰勋,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份:1997
为了研究缺血再灌注对骨骨各肌微血管和微循环的影响,采用气囊止血带,在常温下使兔后肢缺血2小时(n=8)和5小时(n=8)。在解除止血带后,通过活体显微镜观察再灌注最初1小时期间足背肌腱表面微循......
[期刊论文] 作者:王韦,方之扬,许丰勋,, 来源: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年份:1985
近十余年来,应用培养的表皮细胞移植,不论是自体、异体、异种移植均有成功的报告。Gallico1984年在上海报告,培养的表皮细胞在3~4周后可扩大10000倍,即2cm~2断层表In the p...
[期刊论文] 作者:邢新,许丰勋,郭恩覃,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93
我们应用组织学检查和染料注射技术,对同时移植于同一兔体上的异种(大鼠)、异体及自体皮肤移植物的组织形态及血管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①异种皮肤移植物不能发生血管化,并在术后第3天即呈现坏死征象,而此时的异体及自体皮肤移植物已出现了初步的血管化。②异......
[期刊论文] 作者:许丰勋,穆学夏,赵长生,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陈玉林,许丰勋,胡云凤,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邢新,郭恩覃,许丰勋,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95
应用活体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兔后肢常温止血带缺血2h(n=8)及5h(n=8)再灌注后最初1h期间足背肌腱表面微循环动态变化,尤其是白细胞内皮粘附及微血管灌注状况的变化,旨在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表明: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缺血组织微静脉内皮上粘......
[期刊论文] 作者:穆学夏, 许丰勋, 方之杨,,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4
近年来对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对90%以上的特大面积三度烧伤,治愈例数不多,国内报告7例,国外有治愈小儿总面积81~92%、Ⅲ°70~90%和治愈成人...
[期刊论文] 作者:穆学夏,许丰勋,赵长生,张魏,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蔡用之,耿振江,许丰勋,尉挺,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穆学夏,许丰勋,赵长生,张巍, 来源: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邢新,李军辉,郭恩覃,许丰勋,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兔后肢止血带常温缺血模型及足背肌腱表面微循环观察法 ,观察肢体缺血 2小时及 5小时再灌注后微动脉对局部滴注...
[期刊论文] 作者:陈玉林, 许丰勋, 项秀娥, 吴云风,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7
本文就40例105次的焦痂下组织细菌计数和自体植皮成败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组资料表明,即使痂下无细菌生长,植皮成功率也只有94.72%,而痂下菌量高达1010以上者,植皮成功率仍可达90%,说明植皮成败与多种因素有关,焦痂下菌量多少不是植皮成败的决定因素,不能用以预测......
[期刊论文] 作者:许丰勋,王民怀,郑宝琦,顾毓芝,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59
[期刊论文] 作者:高学书,郭恩覃,方之扬,许丰勋,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63
[期刊论文] 作者:穆学夏,许丰勋,刘玉亮,赵长生,张邦荣,廖大庆,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87
70例烧伤病人应用戊二醛牛羊膜覆盖113个创面,获得良好效果,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简化护理,节约敷料。并对牛羊膜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了测试,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面积、厚度和韧性,均比人羊膜有较大优越性,是一种较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
[期刊论文] 作者:方之杨,许丰勋,刘世康,穆学夏,王韦,葛绳德,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8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