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视野 年份:2020
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21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其实,我国自古就有“全国人口普查”,只不过其核心目的不是调查人口情况,而是防止老百姓偷税、漏税。  隋文帝建国之初,全国人口有四百万户。到了隋炀帝的大业年间(605—618),人口骤增到八百九十万户。短短二十多年间......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意林 年份:2021
古人大部分不上班,只有政府官员等少数群体有假期,那他们的假期有多少天呢?  汉朝时,官员每工作五天放假一天,称为“休沐”。沐,是指洗头发,也就是说每五天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洗头发,顺便探亲。《史记》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为何汉朝把洗头发看得这么重要呢?因为汉......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今日文摘 年份:2021
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一书,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很多朋友将这句话理解为他读过五车书,的确很厉害!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们就来算算。  “学富五车”中的五车书,和我们今天的书是不一样的......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年份:2021
【适用话题】饮食与文化 民以食为天 经济与餐桌 饮食风俗  看过电影《赵氏孤儿》的朋友,一定记得葛优在剧中把面条吃出了火锅感觉的名场面。但是,如果尊重历史事实,葛优是不该吃面条的,因为当时的主食里还没有面条这一项。那么,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主食都有哪些呢? ......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年份:2021
【适用话题】读书与成长 智慧 约定俗成 吸取知识  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红、黄、蓝三原色了,加上白色和黑色,这五个颜色被称为“正色”。其他的颜色都是用三原色调出来的,因此被称为“间色”。间色被认为是杂色,正色则被视为高贵的颜色。古代五行学说中的金、木、......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年份:2021
古人称近视为“不能远视”,就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古人也认识到用眼过度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如“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等.但是,古人对近视的发病机理没有科学的认知.近视的机理是眼球内部的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距离拉长,......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老年博览·下半月 年份:2021
首都自古就是第一旅游城市,宋朝人也热衷去都城汴京一睹首善之区的繁华。去汴京可以逛上元节灯市,其场面非常热闹,很多文人墨客都流连忘返。诗人沈遘写道:“车马笙箫千里至,楼台灯火九衢通。香舆轧轧凌风驶,粉袂翩翩照地红。”灯市不仅可以看灯,还可以看人,诗人周邦彦写......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意林 年份:2021
古装剧里常出现这样一种反转情节:某臣民犯下死罪,处决之前,家人突然拿出本朝先帝御赐的“免死牌”,将罪人从鬼门关拉回。古代真的有这种免死牌吗?  还真有!免死牌的正式名称叫“铁券”,是一块带有铭文的铁牌子,外形如弧状的瓦片。有的铁券铭文用朱砂填充,字体为红色,所......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老年博览·下半月 年份:2021
古人为什么分桌吃饭 小时候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总感觉古人吃饭很“傲娇”,都是一人一桌分开吃,而且还要端端正正......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老年博览·上半月 年份:2021
宋朝的酒楼 酒楼......
[期刊论文]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来源:红蜻蜓 年份:2022
在古代,冬天取暖是和每天吃饭同等重要的生活大事,是生存所必需的保障。所以,形容贫穷得无法生存叫"饥寒交迫"。古代没有暖气,人们是怎么取暖的呢?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北方人在建筑房屋时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挖在地下,就是为了防风保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