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詹鸿涛,邱飞,,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2017
选择敦煌莫高窟72窟为实验洞窟,用人工冷凝收集洞窟蒸发水分,并定期监测δD和δ~(18)O值。同时监测莫高窟降水、潜水、大泉河水等背景环境水分的δD和δ~(18)O值,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揭示洞窟蒸发水分来源。2 a的洞窟蒸发水分、莫高窟降水、潜水、大泉河水、围......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 汪万福, 詹鸿涛, 邱飞,, 来源:干旱气象 年份:2014
环境因子对洞窟水分蒸发有重要影响。在敦煌莫高窟72窟蒸发水分的收集过程中,通过对窟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分析窟内温湿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根据围岩水分蒸发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引弟,李红寿,邱飞,詹鸿涛,, 来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份:2014
通过应用野外称重法测定的折算系数对莫高窟林地的蒸散量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莫高窟林地的年蒸散量为6091 mm,符合耗散结构的非线性原理,是较高水平蒸散耗散结构存在的表......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 汪万福, 张国彬, 邱飞, 詹鸿涛,,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詹鸿涛,邱飞,郭青林,,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2016
环境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护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奠高窟北区(132窟)封闭与开放洞窟的监测,对比分析了封闭对洞窟温湿度的影响,并通过人工冷凝确定了洞窟水分的主要来源。开放......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9
在极干旱区的敦煌莫高窟应用称重法测定蒸散量,对比分析土壤粒径、盐分、水分、气候状况、植物种类等对蒸散的影响。发现水分蒸散与各因子之间存在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和非线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柳本立,詹鸿涛,邱飞,,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2013
通常认为极干旱区土壤水分来源于降水、大气或凝结水,深埋区不存在潜水蒸发。然而通过使用拱棚法初步证明在极干旱深埋区存在潜水蒸发,而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求证土壤水分来源,开挖200 cm×200 cm×200 cm的土坑,完全隔绝与下层土壤及四周的水......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10
在潜水埋深超过200m的敦煌莫高窟极干旱沙漠区,用拱棚法和微型空气湿度监测仪对流沙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监测,并对水分的来源进行分析。拱棚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民, 王涛, 汪万福, 张国彬, 邱飞, 詹鸿涛,,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11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詹鸿涛,邱飞,武发思,张国彬,,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4
拱棚法监测表明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而土壤温湿度监测表明,土壤水分具备向下运转的条件,这意味着拱棚所监测的水分可能来自降水,极干旱区并不存在深埋潜水蒸发。因此,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 汪万福, 詹鸿涛, 邱飞, 张正模, 武发思,,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长期监测发现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存在稳定的蒸发水分。为了进一步厘清蒸发水分的来源,利用拱棚-凝结法定期收集蒸发水分,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监测凝结水分、莫高窟降水和潜...
[会议论文] 作者:贺东鹏,武发思,徐瑞红,詹鸿涛,刘左军,汪万福, 来源: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年份:2015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风沙危害自古以来就是威胁石窟文物保存的关键因素.为了减轻盛行的西南风、西北风带来的沙粒对莫高窟的危害,文物保护工作者自1993年至2...
[会议论文] 作者:贺东鹏,武发思,汪万福,徐瑞红,詹鸿涛,刘左军, 来源: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寿,汪万福,詹鸿涛,邱飞,张国彬,郭青林,杨善龙,, 来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份:2016
水分是引起洞窟文物病害的关键因子。选择敦煌莫高窟代表性洞窟72窟为研究对象,在完全密封洞窟后,一方面通过自创的除湿-温湿度控制系统调控洞窟温湿度,另一方面利用制冷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民,谭立海,张克存,安志山,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2
野外风洞实验表明,砾石床面具有捕沙和过沙的双重功能,砾石床面的输、阻性质是不同覆盖度与风动力耦合的结果。当砾石盖度小于20%时,床面基本以风蚀作用为主;当砾石覆盖度在3...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彬,汪万福,詹鸿涛,武发思,张正模,薛平,邱飞,侯文芳,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20
敦煌莫高窟地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具有温差大,降水稀少等特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对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的支撑体、地仗层及颜料层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文物病害发育和活动,因此研究莫高窟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壁画病害成因分析和保护对策制定尤为关键。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菊,徐瑞红,武发思,王小伟,詹鸿涛,王彦峰,汪万福,张国彬,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21
为有效预防突发沙尘暴天气下大气颗粒物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彩塑的污染,文章选取了第138窟内、72窟前及九层楼顶3处监测点,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