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牛艳辉, 褚晓朝,,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1998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为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MN)受压,引起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Phalen(1950~1981)明确了...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黄耀添,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4
小静脉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附16例报告)褚晓朝,黄耀添,王臻西京医院骨科关键词静脉移植;显微外科;血管吻合中图法分类号R616.2自1982年10月~1992年10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外径小于1.5mm的小静脉移植......
[期刊论文] 作者:黄辉添,褚晓朝,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份:1997
报道35年来,收治的107例手术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切割伤44例,占41%;牵拉、压迫伤27例,占25%。遭受损伤的周围神经中,桡神经41例,腓总神经24例,占全部神经损伤的60.7%,在导致神经损伤的手术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黄耀添,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3
作者报告拇指完全缺损同时合并第一掌骨及虎口缺损10例的治疗效果和体会。10例全部成活,手功能与外观恢复良好。作者认为,采用同时切取第二足趾,第二跖骨,第一趾蹼及足背皮瓣,一次完成......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史少敏,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1989
正中神经损伤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大鱼际肌瘴痪,可导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手的功能。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很多,评价不一。1921年Huber和Nicolaysen首创外展小指肌...
[期刊论文] 作者:孙万辉,徐征,褚晓朝,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年份:2020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对临床指标与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4例,是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
[期刊论文] 作者:朱庆生,褚晓朝,傅炳峨,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1995
近年来处理晚期拇长屈肌腱损伤48例,随访40例,其中Ⅱ区、 Ⅲ区、Ⅳ区分别为18例、11例、11例,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平均38°、36°、31°。采用肌腱断端直接缝合8例, 肌腱移植7例,指浅屈肌腱转移25例,其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平均36°、27°、 43°。对晚期拇......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亚平,黄耀添,褚晓朝,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5
作者针对第一跖背动脉的变异对第二趾移植术的影响,用73只防腐固定足标本及15只过氯乙烯灌注的新鲜足标本,比较了第二趾的跖底及跖背供血动脉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第一跖底......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黄耀添,陆裕朴,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 年份:1994
Reconstructionofthumbtogetherwiththefirstmetacarpusof10casesusingthemodifiedmethodoffreetransfersofsecondtoeandcompositetissu.........
[期刊论文] 作者:黄耀添,王树森,褚晓朝,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份:1997
为观测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晚期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形态、神经活性物质变化及其功能状态,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免疫组化,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孙万辉,徐征,褚晓朝,刘铖, 来源:颈腰痛杂志 年份:2021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56.11±7.21)岁。所有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王树森,黄耀添,褚晓朝,王军,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军,刘亚平,黄耀添,褚晓朝,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年份:1994
人体足底压应力分布反映了有关脚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信息。应用足底直接形象化技术,设计制作了足底压应力成像装置,并与微机图像处理系统、视频摄录像设备结合,建立了一套足底压应力视频图像测试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足底动、静态压应力的成像、......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亚平,褚晓朝,黄耀添,王军,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1994
采用自行设计的足底压应力分布测试系统,对8例逆行游离跖底动脉为蒂的第2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足底压应力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供趾足第2、3、4、5跖骨头部位压应力显著增高,其中,第3、4跖骨头部位压应力增高非常显著。这种足底压应力分布状态的改变,可能是个别病例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树森,黄耀添,褚晓朝,王军,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1996
目的:明确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retograde,HRP)逆行示踪、电镜检查、并结合电子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树突形态计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前角细胞体积在损伤3周......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 陶惠人, 朱庆生, 傅炳峨,,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4
治疗手部骨关节缺损常采用植骨内固定、关节融合、关节成形及关节置换等方法.为总结经验,对1989年以来101例手部创伤性骨与关节缺损进行分析。单纯掌、指骨缺损39例,行直接短缩对位,克氏针......
[期刊论文] 作者:王树森,黄耀添,褚晓朝,吕荣,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1997
目的:检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同时观察运动终板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结扎其近端,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3、4、6、8、10和12周取胫前肌肌腹标本,分别以免疫组化法......
[期刊论文] 作者:葛竞,陆裕朴,衣德福,褚晓朝,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陆裕朴,殷琦,石凯军,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1996
目的:通过对晚期神经损伤修复远期疗效观察,验证晚期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方法:对伤后1~14年修复的58例正中神经断裂伤,经10年8个月长期观察,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8例中恢复优良30例,占51.7%。结论:伤后1年以上的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
[期刊论文] 作者:褚晓朝,陆裕朴,徐新智,石凯军,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8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