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 年份:2004
2005年是我国抗战胜利60周年。谈到抗战的胜利,我们首先指出,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8年,而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算起,则是浴血奋战14年的结...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6
战后东北问题与中苏关系走向薛衔天近年来,学者们就新中国外交对苏“一边倒”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出版了一些与此问题有关的专著。这些文章和著作深入挖掘各方面史料,不乏精......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8
苏联三路进军:对东北军实施惩罚1929年9月17日,布留赫尔签署了第14号命令,命令特别远东军必须在秋冬时节进驻国界地带,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为赶在松花江封冻之前结束战斗,苏...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 年份:1996
苏联解体是同社会制度的演变和民族斗争同步进行的。按一般规律,社会制度的演变是国内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多民族国家的分裂则是民族斗争的产物。作为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对各......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12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关系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培育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抗联战士共同打击日本关东军,鲜血流在一起,中朝友谊关系从此肇端。抗战胜利后,以...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1988
沙皇政府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之机,以共同御敌(日本)为名,诱迫清政府于1896年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据约取得了在中国吉林和黑龙江二省修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1988
关于旅俄华工和华工志愿部队在苏俄的活动,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和著作论及。关于旅俄华人党员和党组织的情况,特别是他(它)们同国内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0
本世纪初,有数十万旅俄华工,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风暴里和反协约国武装干涉的战场上,创造了惊灭地、泣鬼神的革命业绩。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永昌著《旅俄华工与十月...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世界历史 年份:1989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决策对各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建立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尤其如此。从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各国建党的角度来...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4
关于中俄历史文化对两国关系影响问题的思考薛衔天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或曰传统文化不仅影响到该民族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对该民族国家同其他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1
笔者近年来在阅读俄文文献时,发现不少关于《大同报》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判定,《大同报》是中国人在国外创办的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最早的报纸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5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掀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军侵略的铁蹄践踏着中国大地,中国天空日本飞机疯狂施暴,布满浓重的阴霾。中国进入民族危亡的最危险的关头。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03
“苏联与三区革命”是近50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由于档案文件的禁锢,许多疑团至今没有解开。例如,苏联为什么调停三区与国民政府和解?从外在的现象,即国际外交的...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俄罗斯学刊 年份:201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第一个最重大的对华外交举动.宣言表达出苏俄将对华实行“人民外交”的理念.随着对华宣言的发表,苏俄...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俄罗斯学刊 年份:2012
鲍罗廷是斯大林派给孙中山的政治顾问,1923年8月来华,10月18日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被聘为政治顾问),1925年7月1日被聘为广州国民政府高等顾问,1927年7月返回苏联。鲍......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 年份:1986
署黑龙江将军寿山,于1900年抗俄失败,上受清廷苛责,左右遭长顺等投降派攻击,内外煎迫,大节不屈,守军覆臣死之义,身殉国难。清廷妄加其擅开边衅之罪,夺将军职,其遭遇颇似...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1
1919年7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俄政府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宣布的对华政策的纲领性...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4
司徒雷登在1948年12月1日给国务卿的信中说,在解放军突破淮河的时候,蒋介石的部下或许终于有了反抗他的勇气。“到那时,很可能会停战或恢复和谈。有一条未经证实的报道说,到那时,......
[期刊论文] 作者:薛衔天,,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1990
一、《亚洲地理、地形和重要统计资料汇编》第31卷的有关记述从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是阿穆尔河左右两岸、也是该河全部流域人烟稠密之地。据瑷珲条约,阿穆尔河左岸上述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