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周传明,,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6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的磷酸盐化小壳化石的发现,为早期动物演化及震旦系一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这类小壳化石易于被风化剥离出来......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传明,薛耀松,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0
网纹构造是宝塔组石灰岩地层中非常发育且分布广泛的一种构造形态 ,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和疑问。对湘鄂西地区宝塔组灰岩的研究表明 ,网纹构造的形成不是由于胶体凝缩、水下沉...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唐天福,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92
晚震旦世,在中国南方存在一个大的碳酸盐台地,即大扬子台地。近来,在大扬子台地的次级单元—鄂西台地南北两侧边缘带的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北缘以湖北省...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传明,薛耀松,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98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沈炎彬, 来源:南极研究 年份:1996
南极乔治王岛化石山剖面的化石山组主要由沉积火山碎屑岩(包括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组成,上部夹正常沉积岩和两层薄煤层,形成从粗到细的两个沉积旋回,第1旋回的沉火山然砾岩和沉......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虞子冶, 来源:新疆地质 年份:1996
属于帕米尔弧山前带的乌帕尔剖面和属于南天山山前带的巴对布拉克剖面,现今的纬度差为0.56°,但是下第三系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其古纬度差很大.乌帕尔剖面齐姆根组上部的古纬度为......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唐天福, 来源:古生物学报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尹磊明,薛耀松,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1999
贵州省瓮安地区末元古宙陡山沱组磷灰岩沉积地层产出大量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相类似 微体化石早我描述、报道自全球不同地工铁的中奥陶世以晚至泥盆纪地层。而对它们的磷酸...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传明,薛耀松,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1999
贵州公司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似红藻石、呈枝状、球状和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一般为0.5-1.2mm,具有同心纹状和放射状构造,是磷酸盐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组成似红藻石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周传明,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1999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陆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集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见化石......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唐天福, 来源:古生物学报 年份:1995
通过对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的白云质生物屑磷块岩和磷质白云岩标本进行酸处理和切片后,获得大量个体硕大的球形绿藻化石,共鉴定7属13种,其中多数是新属新种。这些绿藻化石与红藻、疑源......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唐天福,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89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地层,在斜坡—盆地相区,其上部有一套硅质岩,皖南称皮园村组,湘西及湘中称留茶坡组。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把这套硅质岩地层与灯影组对比,并以此来解...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俞从流,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84
1975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江苏旬容仑山原“仑山组”下部发现一套藻白云岩,命名为灯影组。在该组顶界往上约40余米处的泥云岩中采获Redlichia sp.,确定有下寒In 1975, f...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俞从流,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79
为了探索沉积相与生物相的关系,1963—64年间,李蔚秾、薛耀松、丘金玉、俞从流、杨万容、唐天福和朱兆玲等先后对浙西、赣东北寒武系进行了三次野外调查,测制了二十多条剖面...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东,薛耀松,陶仙聪,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5
系统采集了扬子区震旦系和下寒武统的沉积磷矿和沉积锰矿样品,测定其Sm-Nd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从晚元古代末到是寒武世,中国海水的εNd(T)值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约-3.6下降到约-8.0;相反,Nd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传明,陈哲,薛耀松, 来源:古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江西上饶朝阳磷矿新元古代晚期微体化石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部含磷地层中,微体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sterocapsoides sp., Megasphaera inornata, Meghystrichosphaeridium...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周传明,陈哲,,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2004
湖北南漳邓家崖一带,晚震旦世时位于扬子台地北缘,受到南江上升运动的影响,灯影组上、下段之间为一古喀斯特侵蚀面,灯影组下段上部地层剥蚀甚多.灯影组上段底部有厚2m左右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东,薛耀松,陶仙聪,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4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末元古代是地质发展史和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末元古代地层目前正成为国际上地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晚元古界目前缺乏明确可...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传明,薛耀松,张俊明,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98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
[期刊论文] 作者: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84
“鸟眼”(Birdseyes)是古代碳酸盐岩地层中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现象。有些人把鸟眼构造作为潮上干燥环境的典型标志。对于“鸟眼”的定义及其成因,Deelman(1972)认为,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