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9
报道小麦×Elymus 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 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牺以上,E.rectisetus染色体;RAPD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RichardRCWang,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9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薛秀庄,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2
通过阿勃单体自交分离缺体其频率为0.03—5.75%,缺体结实率0—81.65%,所获18个缺体系平均结实率31.24%。在减数分裂中,1B、1D、2A、2D、4B、4D、5A、6A、6B、6D、7A和7B缺体...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吉万全,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5
用阿勃小玫稳定自交实缺体系分别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核不育基因和小麦-黑麦抗锈病易位系陕麦893抗条锈基因进行缺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上,并且Ms2在半合状态......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吉万全,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第一讲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现状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规育种已不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近缘种、属的有利基因资源,而染色体工程是将近缘种、属基...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薛秀庄,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2.2.4 异源染色体片段的导入——染色体易位异源染色体整组或整条地导入小麦中,虽然丰富了小麦的基因库,为小麦带来了许多优良基因,但亦不可避免地导入了不利基因,因而...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吉万全,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1
通过大群体“阿勃”单体自交后代,选择缺体植株,并连续多代大量镜检选株自交,获得了18个(1A、1B、1D、2A、2D、3A、3B、3D、4A、4D、5A、5B、5D、6A、6B、6D、7A和7B)“阿勃...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阎博,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6
以阿勃小麦缺体植株未抽出的幼穗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了幼穗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从而建立了这些缺体的体细胞无性系。不同缺体间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上表明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阎博,薛秀庄,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5
以不同小麦品种(系)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系)对赤霉菌素表现不同的反应,抗性品种愈伤组织生长受毒素抑制小,感病品种伤......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薛秀庄,,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2.2.4 异源染色体片段的导入——染色体易位异源染色体整组或整条地导入小麦中,虽然丰富了小麦的基因库,为小麦带来了许多优良基因,但亦不可避免地导入了不利基因,因而相应...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吉万全,,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第一讲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现状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规育种已不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近缘种、属的有利基因资源,而染色体工程是将近缘种、属基因导...
[期刊论文] 作者:吉万全,薛秀庄,等,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1999
白粉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并使用新的白粉病抗源成为当今抗白粉病育种的关键。报道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用普......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王祥正,,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9
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中3、中4、中9杂交,将中间偃麦草的抗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抗条锈为显性核遗传;F2抗病类型明显多于感病型,随着回交次数增多(普通小...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许喜堂,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2
染色体工程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利用5B染色体效应及定向选择,将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出的M8003品系,对条中22—29号等7个生理小种完全免疫,农艺性状良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莉,薛秀庄,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6
以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二体代换系及其亲本Langdon、中国春和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研究适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理想RAPD分析条件,进行小麦A、B和D染色体组各个染色体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AmpliTaq Stoffel fragment比Taq DNA Polymerase优越......
[期刊论文] 作者:赵会贤,薛秀庄,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本研究对7个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采用夹菌纸法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研究了赤霉病菌组毒素对抗、感品种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毒素处理初期,抗病品种西......
[期刊论文] 作者:赵会贤,薛秀庄,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研究了在赤霉病菌粗毒素作用下,西农67(抗病品种)和8433(感病品种)小麦幼苗MDA含量,SOD,POD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西农67小麦幼苗在粗毒作用24h内SOD和POD活性迅速增加,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这两种酶能......
[期刊论文] 作者:唐国顺,薛秀庄,,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8
在确定控制矮变1号矮秆基因的关键染色体2A 和4D 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中国春单端二体(2n=20″+1t″)2AL、2AS、4DL 和 4DS 与矮变一号杂交,通过 F_2代株高调查及端体分析,证...
[期刊论文] 作者:鲁玉柱,薛秀庄,等,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2002
以72个含16株系的BC2F5(小麦/Elymus rectisetus//小麦)单株为供体材料,用筛选出的12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以E.rectisetus和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为...
[期刊论文] 作者:薛秀庄,吉万全,王秋英, 来源: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以“中国春”、“阿勃”等9个小麦的1A、2B、3A、4A、5B和7D6个单体系为材料,将9个不同遗传背景的6个单体系分别自交,后代大群体筛选缺体株,并连续自交定向选择,进行染色体缺失遗传背景效应分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