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薛建福,,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15
土壤耕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对土壤有机碳与氮素周转、作物生产中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耕作措施对双季稻区土壤固碳和氮素动态、以及环境压力...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 来源:中国兵工 年份:1996
为了我国光电信息事业──记华南光电仪器厂可视电话科技带头人罗铁山         薛建福1996年9月20日,湖南华南光电仪器厂自行开发研制的彩色模拟活动图像可视电话通过普通电......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慧, 高志强, 薛建福,,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8
[目的]研究夏闲期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容重、重量含水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设置夏闲期深翻(PT)和深松(ST)两个处理。[结果]在0~50cm土层剖面内,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高志强,韩敬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22
农业生态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但在当前的教学中仍存在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教材内容陈旧滞后、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实验实践重视不足、课程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该文从生态文......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赵鑫,Shadrack Batsile Dikgwa,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如何保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赵鑫,Shadrack Batsile Dikgwatl,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马继凤,王亚国,薛建福,,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0
为了探明不同贮藏方式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于2007~2008年进行了春大豆种子贮藏试验。结果表明:4~6℃冷库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贮藏前差异不显著;常温纤维袋贮藏、-18...
[会议论文] 作者:薛建福,刘彩霞,杜天庆,高志强,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年份:2017
近年来,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引起了国际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降低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缓减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领域科学家所研究的...
[会议论文] 作者:薛建福,李慧,杜天庆,高志强, 来源: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研究目的]评价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动态,并解析其构成,对于该省小麦的低碳清洁化生产以及气候变化的缓减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分析比较了近十年山西省小麦生产中不同功能单位的碳足迹变化动态及其构成;[结果]山西省小......
[会议论文] 作者:薛建福,李慧,高志强,任爱霞,孙敏, 来源: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由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缓解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众多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与研究方向。农业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而定量评价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
[期刊论文] 作者:杨珍平, 薛建福, 任爱霞, 高志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22
教学科研一体化耕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涉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一种价值范式,即知识传授、能力塑造、素质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响应新农科新使命及学校“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办学理念,聚焦“以生为本......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李慧,高志强,张海林,杜天庆,,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7
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以及收集的相关参数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2004—201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中不同功能单位的碳足迹变化动态并解析其构成,以期为山西省...
[期刊论文] 作者:路博宇,王凯,杜天庆,薛建福,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2021
为了探明不同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螯合剂与七水合硫酸锌按1∶4的比例配制成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的生长特性、锌积累及营养品质...
[会议论文] 作者:孙敏,高志强,任爱霞,杨珍平,薛建福, 来源: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为明确旱地小麦通过休闲期耕作实现蓄水增产、优质的技术途径,2009-2015年在山西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深翻、深松或无耕作的田间试验,以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变化、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和运转以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1)休闲期耕作有利于蓄积休闲期......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赵鑫,Shadrack Batsile Dikgwatlhe,陈阜,张海林, 来源: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3
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如何保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兴,赵鑫,王钰乔,薛建福,张海林,,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7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稻田又是CH_4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研究其生产过程的碳...
[期刊论文] 作者:薛建福,杜军利,杨文彪,杜天庆,高志强, 来源:种子 年份:2020
分别设置0、0.05 g·L^-1、0.1 g·L^-1、0.2 g·L^-1、0.4 g·L^-1和0.8 g·L^-1等6个浓度FeSO 4溶液,分析FeSO 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生理活性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祁泽伟,刘彩霞,李娜娜,梁改梅,薛建福,,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2020
试验设置深翻秸秆不还田(PT)、深翻秸秆还田(PTS)、免耕秸秆不还田(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4个处理,测定收获后耕层0~30 cm剖面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以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晋中地区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TS和NT处理下土壤容重显著高于P......
[期刊论文] 作者:刘彩霞, 薛建福, 杜天庆, 高志强, 崔福柱, 孙敏, 翟,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8
[目的]为了探究种植不同作物对连作玉米田土壤总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连作玉米田分别种植红芸豆(CRK)、大豆(CSN)、高粱(CSM)三种作物,并以连作玉米(CCN)为对照,测定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钰乔,赵鑫,李可嘉,王兴,薛建福,张海林,,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