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8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汉晋及唐宋时期,在史书上曾出现一种名叫“山都木客”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诸省,尤以赣、粤、闽交界的山区较为集中。由于这种人生活在深山,有的还是“...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198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89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从夏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87
【正】 关于西瓯、骆越的历史,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意见主要围绕着族称、来源、分布范围以及先秦时期岭南的社会性质等问题。本文仅就上述诸问题谈...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9
福建省惠安县东部7个乡至今有长住娘家的婚俗。它与一般不落夫家婚俗的主要区别是已婚妇女住娘家时不享有男女社交的自由。这种畸形婚俗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实...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4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蒋炳钊(厦门大学)“长住娘”(或称不落夫家、不落家或坐家)婚俗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相异的观点:一是认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8
自汉晋以来,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都有蛋(蜒)民活动。以舟为室,赖水而生,是蛋民生活的显著特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蛋民来源的各家之说详加评述与考证,认为蛋民......
[会议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 年份:2004
“百越”名称是吴国、越国灭国之后出现的。《吕氏春秋·恃君》篇日:“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会议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民族学研究 年份:1982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和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保留了一些反映本民族历史传说的故事诗篇,《盘瓠王歌》就是其中一篇最广...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闽越是百越的一支,福建古代的民族,有待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闽越族的来源、闽越与东瓯、南海王国的关系以及闽越族消亡的历史过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闽越的来...
[会议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 年份:2001
“闽越”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关于闽越文化古今史家都有过研究,尤其是近2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现将闽越文化研究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号任庵,号鹿洲,清康雍时人。自幼好学,泛览诸家,努力著述,深造自得,文章光华,尤以经世济民的“经济文章”见长。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台...
[会议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 年份:2011
自1992年在香港举办首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暨成立"国际客家学学会"以来,几乎年年都有客家学术会议的召开,出版了一大批专著和文集,成果累累,呈现出一片喜人的学术氛围。...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0
近几年来,关于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可谓盛况空前,仅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已编辑出版就有五本论文集和资料选编,还有大量文章见于全国报刊。1988年由该会会员编著的《百越民族文...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4
秦汉以前,福建主要是“闽越”的居住地,所以史书上对福建的历史记载极少。目前,对于福建古代社会的研究,特别是福建何时进入阶级社会,有否经过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又是...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1983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福建畲族有十九万七千多人(1978年数字),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1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建漳浦人,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事,蓝鼎元参赞族兄总兵蓝廷珍戎募渡台,对理台多所擘划,卓有见地。事平,鼎......
[会议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 年份:2004
一、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畲族由聚居发展到同汉族大杂居,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很大的影响,因而构成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特点。根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初的隋唐...
[期刊论文] 作者:蒋炳钊,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0
【正】 福建历史上不是汉族的居住区,汉文化(不仅指汉族文化,包括其前身华夏文化)成为福建主体文化主是要通过封建郡县的设置和汉人的移入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仅就汉文化传入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