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隐忍"语出《报任安书》,至今沿用。其语义结构,除了较为常见的"隐藏"、"忍耐"的同义并列而外,还有"痛苦"、"忍耐"的偏正合成。这既可得证于语境、辞例,也可得释于词义引申。...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章以东汉副词为例,探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在收词立目上的两个问题:东汉以下的专书虚词失收较多;复音虚词的取舍、定性缺乏理论指导,随意性大。...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07
文章就汉代典籍中与副词有关的"断"、"由"、"长"、"加损"等的校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8
文章以东汉副词9个个案为例,讨论系统方法在古代汉语虚词研究中的作用,并总结出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既能辅以归纳法揭示新义新用法,辨明不同说法的是非,又能从系列现象中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本文在共时描写东汉译经中的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基础上,从数量和频率、构词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三个方面,对《史记》、东汉译经、《敦煌变文集》中的双音节时间副词作历时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否定副词在甲骨文中已初具规模,在东汉,它们在继承周秦已然的基本否定功能的同时,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跨类兼用而又趋同于"不"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显示了否定副词由明确...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3
本文从“应手”“随手”由西汉到南北朝逐渐虚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古汉语词尾“手”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应手”“随手”一类历时性附加双音词的内部结构,是传统构词法无......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语词,既有“源头”性质的,也有“尾声”性质的,这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语词,其意义用法在同期文献中绝无仅有。其中“独”表时间久长、“固”表性状持续......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5
本文从证成旧说、纠正误说、提出新说三方面讨论了汉代典籍中“了”、“遭”、“遇”、“俗”、“奇”、“独”、“反”等副词的用法。...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燕”文化的内涵丰富隽永,源远流长。历代文人欣然命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咏燕名篇,为中国传统文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从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对副词"都"的说明多有疏失,存在描写不全、义项失收、释义杂糅、义例不合、引例偏晚等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6
文章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了恰幸副词在《论衡》中继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讨论了相关的校勘问题,分析了它们“独秀”于《论衡》的原因。On the basis of the descript...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7
《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中“趋”字如何解释,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早期字书、词书、文献以及古注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印证,从而使我...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论衡》中有一部分虚词、句式,既不向同期文献扩散,也不向后期文献流播,是为王充首创独用,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择要分析这些个人性语法现象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相...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汉译佛经中总括副词"适"在否定句中表彻底否定和在肯定句中表范围周遍的两类有三种用法,可以从假借、沾染和类推诸方面探讨其词义的来源。...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7
在古代文献中,不少副词的个别意义、用法“字面普通而义别”,时代、地域或个人特征明显,出现频率、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不大为人所知,相关的古籍整理也就往往以常义释僻义、以今义释古义,导致错校误注。例如:......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词汇的,汉字字形与汉语的词和词义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时是一词多字,有时是一字多词。这种并非一一对应的字词关系,必然会造成文献阅读障碍,因而弄清古书的用字......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立足东汉副词研究,《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部分条目存在首见书证偏晚、举例跨时过大、例句引文错讹等问题,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虚词的用法、意义及其历史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2
作为当前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①(以下简称《词典》)在举例的典范可靠、丰赡全面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过翻检之下,也注意到一些义...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才,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5
文章通过文本内的排比归纳和文本外的系统类推 ,揭示了《太平经》中“反”表示顺承的意义和用法 ,并从关联词语的转化作用出发 ,初步探讨了这一新义新用法的产生机制与过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