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读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7
想把自己古代化,书就难懂。想把古书古人现代化,那就不难懂。——摘自金克木《〈论语〉是一部现代派小说》《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山震",说大山临盆,发出巨大痛苦的呻吟,...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04
际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备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价值观差异成为全球融合的巨大障碍,单一文化内部的伦理观念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交往需要,于是寻求一...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浙江人大 年份:2004
守住边界的立法,对公众而言,是一层保护膜;而越过边界的立法,则无异是一道强加给公众的枷锁。立法除了要遵循合法的民主程序,还是一门专门的法律技艺,应当追求公权力在立...
[期刊论文] 作者:萧 瀚,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01
本文通过对西方生命哲学史的简单梳理,对安乐死的生命哲学基础提出质疑,在全世界安乐死合法化呼声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阐明了我们实行安乐死的巨大危险:我们对生命了解得并不多...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清华法学 年份:2004
引言这几年来,随着传媒业的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在传媒上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不少人成为社会公众经常讨论的对象,简而言之,他们成了名人。与此同时,媒体追逐名人,...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2
伏尔泰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他理论的伟大,更是因为他行动的伟大.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作为一个彻底的反教权者,伏尔泰曾经为一个被残酷杀害的...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社会学家茶座 年份:2008
《社会学家茶座》第24辑的《社会理论中的法》专题,刊载了高鸿钧等先生的一组文章。对于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文谈及中国法学的五大误区,将其概括为:...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0
郭德纲弟子打记者事件发生后,除了南方报系外,大江南北的媒体(尤其是部分京城媒体)几乎全面启动,对付一个艺人的错误言行,事件迄今的结果似乎遂了某些人的愿。但此次事件反映出不少......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08
前言我是一个懒于动笔的人,因此,只有在读到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时,我才会发感慨,如鲠在喉,挥笔一吐为快。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便是这样一部让我的心灵得...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2
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以颁布年份为标志,即“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2002年12月4日是“八二宪法”颁布20周年的纪念日。...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学习博览 年份:2008
在座诸君:你们好!说到最后一课,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都德的那篇著名小说《最后一课》。我们没有他们当年法国人那么惨,但这最后一课,于我却是伤感的。我不打算再讲任何与这...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份:2011
医患冲突已不是一起两起,死伤的无辜或至少是疑似无辜医护人员也已不是一个两个,并且仿佛愈演愈烈,毫无缓解的迹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什么导致了专业的救死扶伤者自身却充满了生......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4
关于甘德怀事件的事实分析,我在中已经详细阐述,因此本文不再讨论.就我个人而言,直率地评论教过自己的老师违规,并非十分重要--尽管并非...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法制资讯 年份:2008
一朋友来电话,聊得很开心,突然间很想拥抱她,于是便在电话里直言相告,她一笑而过,而我倒是产生了写这个题目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篇文字。...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4
甘德怀报考北大法学院朱苏力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因为复试过程中种种不寻常的原因而落选了,这件事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教育制度转型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复杂性....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财经 年份:2008
社会固然不能没有法律,但仅有法律的社会却是完全不可能的;法律的冰冷和尖锐无法替代人性的柔软与湿润,惩戒也不可能取代感化。...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财经 年份:2007
山西奴工案震惊全国,直指制度与人性。此案绝非简单的劳资冲突,而关涉诸多法律问题。黑砖窑主、黑包工头、打手,以及某些政府官员,都涉嫌犯罪,且都是刑事犯罪。...
[期刊论文] 作者:萧瀚, 来源:财经 年份:2007
2007年11月13日,美国爱莫蕾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法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哈罗德·伯尔曼(Harold J.Berman),以89岁高龄辞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