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2000
本文从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两方面对郑振铎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贡献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指出郑振铎早在 2 0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学的发轫期 ,就不仅深入批判了封建儿...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2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名氏前后两个时期小说的研究 ,探究其前期的“新浪漫主义小说”是如何在40年代“颠覆”“大众经典” ,以及后期的现代主义巨著六卷《无名书》是如何通过对生...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3
本文拟从“丑陋的民性风习”与“愚昧的宗教迷信”两个方面 ,粗略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乡土小说视阈下的“国民性”问题 ,发现这时期的台湾乡土小说与“五四”新文学提倡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10
本文拟从情感的多极调式、领悟式思维、情感轨迹的生发以及印华女性诗歌由浪漫主义向现代派过渡的倾向等方面入手,探究印华女诗人及其抒情诗在国际华文诗坛上的独特魅力、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2
本文乃对一文提出的'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一种回应.'文化的华文文学'的浮出,已非某种简单的方法论转换,而是树立一个崭新学科...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0
马华著名批评家陈雪风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故而,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自然而带有某......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2
东瑞关于印尼华文文学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故而,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便自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2
本文拟通过对印华作家高鹰"即物明理"、"即事寓情"的创作方式的考察,力求揭示其散文对中国传统创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1
台湾新文学著名作家吴浊流(190(0--1976)先生,在台湾新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家。他一生中的绝大多数岁月都是在台湾光复前后度过的,因此他最重要的小说......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1
面对当前海峡两岸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共同发展、求同化异的新局面,海峡两岸人民由此也全面加强和扩大了相关的台海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乃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1
在海峡两岸文学艺术界,琦君这一名字似乎是与散文联系在一起的。她曾是台湾当代散文界中最负盛名的常青树之一。也许正是因其一向以散文创作的辉煌成就照耀着台湾文坛,竟致使她......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1
众所周知,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迅速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国家走过的道路。首先是在国内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接着是为了掠夺资源而贪婪地向外扩张,通过武力来建立......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1
对于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者来说,谢家孝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980年代初期,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就被大陆的《海峡》、《华文文学》等刊物介绍给了大陆读者。作为台......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0
文学虽然属于艺术与美学的范畴,却同政治关系密切。从谱系学角度来看,文学与政治互为表里关系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就中国而言,从《诗经》的“美刺”精神,孔子的“兴观群怨”,韩愈......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
[期刊论文] 作者:萧成,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0
在黄春明早期的作品中,发表于1963年的小说《借个火》所带有的现代派文学的色彩并不算太浓厚,倒是其中所暴露的台湾教育界存在的“红包文化”问题相当具有警世意义。小说结构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