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7
基于当今临床郁证的多发和年轻化趋势,从张介宾郁证论入手,疏析了张氏"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以及从怒郁、思郁、忧郁三方面阐论郁证的学术本义;认为,张氏创制的若干治郁方剂...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3
现存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的医学著作主要有3类:医论方面,《西溪书屋夜话录》仅存残篇《肝病证治》,载王氏治肝30法之精论;医案方面,《环溪草堂医案》3卷,系其临床经验之...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成药 年份:1992
文章对“药茶”的历史源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概述①茶的发现和药用;②以药代茶的历史;③药茶剂型的确立时间;④成品药茶的出现;⑤药茶的推广应用,⑥宫廷药茶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清代医家吴本立,字道源,海虞(江苏常熟)人。少时攻科举,因屡试不中而专事医业。吴氏阅历深广,学识渊博,所著《痢证汇参》十卷,刊于1773年。作为祖国医学史上第一本痢证...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6
石寿棠以“燥湿”为提纲论析外感及内伤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用药的学术经验。是其从临床实践中感悟所得,并对当今临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诸多辨证主型属湿、属燥的病症中,石......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83
苦寒药,味苦性寒,一般认为,苦寒者,多用于泻实火,有的甚至认为苦寒药只能泻实火。据大量资料证明苦寒药不仅能治实火,也具有治虚火的作用。笔者借助文献考据,作一初步探...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从学说本义和临证应用两方面探讨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气液在人体肌腠宣行通畅则生机正常 ,一旦腠理闭塞则气液受阻 ,诸病之所由生 ,而辛苦寒药开发郁结 ,使气液宣通。刘氏遣...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1
历代名医验案的精髓之处,在于病机的辨定与治法方药的有机结合.巧妙的方药配伍,更能启示心智,开后学之无穷法门.本文例析名案数则,略窥良工用巧之迹.1痰证(附子理中汤)张致和...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2004
本文从七个方面初探张景岳医案的特色。第一,张氏重虚体伤寒之辨治,对伤寒外感证的辨证重视察其正气虚衰与否,尤其对疑似阳热之证善从“脉形无力”处着眼,而用甘温扶正...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04
随着现代科学由分析时代向系统时代的过渡,系统方法对于医学发展的深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祖国医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挖掘、整理和发扬这些精华,对于促进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就的课题成果进行方法学追踪,逐一例析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系统方法、契合差异并用、专史断代、数学统计、文字学和临床验证等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并...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4
【正】 药茶因其配制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好、无副作用等优点,颇为人们所乐用。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治疗或疑似患者的预防保健,药茶不失为一种颇为理想的中药剂型。现择要予...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4
“络病”学说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叶氏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大凡寒、暑、劳伤过度 ,阳气受损 ,嗔怒动肝 ,七情郁结等皆能导致气血阻滞 ,初病...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04
理阴煎系张景岳创制的调治阴阳的重要方剂之一。近日重新研读《景岳全书》,更感书中记述甚多,临证运用之广也实不亚于左归、右归等方。细察本方,用药精炼,效验颇佳,别具...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4
认为通阳学说源起于华佗《中藏经》,后经历代沿革至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形成系统。通阳作为一种治法,具体被衍化为辛热通阳、柔剂通阳、逐阴通阳和淡渗通阳4种。具有较...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87
世人咸谓:子和学说以攻邪为主,善用汗、吐、下见长,而不知其临证慎药遣方,尤重用药失当而误病,提出“药邪致病”的理论,并积累了救治药误病症的丰富经验,于今临床不无启...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4
药能治病,妇孺皆知;但若用之不当,药亦能致病,这就非尽人皆知了。中医学把与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4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不但善于扶阳,而且还善于补阴。在补阴方面,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治形理论,还在所拟新方和方药运用中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本文谨就此初探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茅晓,,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2
王清任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所有功能活动均有赖于元气,阐明了元气的重要意义,并在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机分析及治法方药上具体发挥应用,提出了重要思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