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苗丰莲,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儿童急性跛行在神经科和儿科均较为常见,因其原因较多,常给临床医师,特别是非神经科专业医师确定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根据笔者的经验体会,将我们诊治的55例病人作以总结与分...
[期刊论文] 作者:牟芳华,苗丰莲,何玲, 来源:山东医药工业 年份:1999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要涉及到被感染的机体、抗生素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因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0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并非罕见,但与先心病并发脑栓塞相比前者发生率远低于后者,所以不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而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导如下: 例1、女性8岁;有先心病...
[期刊论文] 作者:范振芹,苗丰莲,宫照燕,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2002
结核性胸膜炎是中青年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临床上经抗结核,胸腔抽液等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病人胸水吸收慢,并且遗留胸膜肥厚,影响呼吸功能.我院于1999年7月~2001年10月对收治...
[期刊论文] 作者:李爱秋,张培英,苗丰莲, 来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年份:2000
我们对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胎龄<37周14例,37~42周61例,>42周11例;体重<2500克12例,2500~4000克65例,>400We have 86 cases of neonatal hypox......
[期刊论文] 作者:牟方华,苗丰莲,随旭坤,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份:1991
×××,女,35岁,86年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因“甲亢”治疗不彻底,88年5月“甲亢”症状明显加重,3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及鼻粘膜溃疡,88年5月份开始口腔溃疡更加严重、迁延...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颜惠兰,孟虹, 来源:上海免疫学杂志 年份:2003
研究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辅加人血Ig治疗后对其变化以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难治性癫痫患儿 30例 ,其中男 2 1...
[期刊论文] 作者:范振芹,曲明苓,苗丰莲,宫照燕, 来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年份:2005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长,加大了感染性疾病的控制难度[1],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为了解细菌耐药性,我们对本院2002年全年临床标本分离的986...
[期刊论文] 作者:范振芹,曲明苓,苗丰莲,宫照燕,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年份:2005
气胸是胸科常见的临床急症,临床多采用抽气、静卧休息、导管闭式引流及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此类方法疗程长,易形成胸膜粘膜,影响肺复张.我院于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对收治的28例气胸患者采用超短波及抽气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谷淑枝,孙昭辉,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癫痫大鼠模型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用印防已毒素(PTX)制备癫痫大鼠模型,在发作前、后分别给予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和治疗,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孙昭辉,颜惠兰,苗丰莲, 来源:山东医药 年份:2003
目的探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EP)的近、远期疗效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6例难治性EP患儿辅加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随访0.5~1年,分别采用ELISA法和速率散射...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颜惠兰,孙昭辉,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探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近、远期疗效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6例儿童难治性癫痫辅加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随访6个月~1年,分别采用ELISA法和速率散...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徐爱红,冯延秋,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AP)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预后。方法 对临床诊断明确的 15 2例儿童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 伴有神经...
[期刊论文]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徐爱红,冯延秋,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莲,许继平,冯延秋,李爱云,徐爱红,苗丰莲,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