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 年份:2014
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属于龙山时代晚期的一支具备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无论是就目前已经掌握了的考古发现还是遍见于古史传说材料中的各类记述来看,这支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的过......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6
自20世纪古史辨派兴起以来,对中国古代史的审视和重构就一直是学界的重大问题。由于文字资料的不详和古代史学系统的不完善,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考古学是重构中国上古史的基础和...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后汉中晚期,道教开始在社会下层生繁蔓延,影响日剧。其缘起虽较复杂,然通考史籍,并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起源的一般性学说,仍可慨然厘定为三大方面:其一,社会危机日益深重,推动人民......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4
传世历史文献中见有"隐宫"一词,而秦及汉初的简牍文书中则有"隐官"一语,早有论者指出两者所言乃同一事物。由传世文献结合出土文献及其他考古资料可知,"隐宫"乃"隐官"之误。"...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水利说主张,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是促成古代国家兴起的关键因素,其在国家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以往对于该说的研究,存在着趋向简单化、片面化与孤立化的倾...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5
陶寺文化是中国国家形成阶段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探究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案例。其一,较之于文化替代说,陶寺复杂社会在临汾盆地的突然出现,更有可能是后进社会学习...
[学位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11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林木(含其衍生品)在商代的应用情况。行文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综合考察传世文献、古文字及相关考古学材料,尽可能详尽地论述了桑、柏、栗、栎、竹、杉、枣、...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本文主要探讨了典属国一职在汉代的演变情况,及其与同为中央职官的大鸿胪,以及与作为地方机关而存在的属国之间的关系.综合传世历史文献与出土兵器铭文及简牍来看,汉代的典属...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1
道在汉代是与县并列的一类地方政区,自两《汉书》以来,多以县"有蛮夷曰道"来解释其设立的初衷与存在的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一观点的辨析可知,道自出现以来即于内部行政架构、层级以及职能上与县无别,因此不宜将之理解为是因民族区域管理问题而设......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三代考古 年份:2015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首个较成熟的可用于文献记载的文字体系出现的时期,在华夏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林业则是广义农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钢筋水泥...
[期刊论文] 作者:苏家寅,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2022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同时也不再坚持要求后者以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