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5.04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笔者在《唯物史观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两重性内涵》中指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有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意义。在横的方面,在自原始氏族公社开始解体...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1994
魏特夫一再声言,他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所系统发挥的关于“治水社会”的理论,是以“特别强调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社会和半亚细亚俄国为基础的”。他一方面认为,“从1853年...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4
马克思所集中表述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主要得之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发展变化,为唯物史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空间;社...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南宋初年的刘錡,(1098—1162)字信叔,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人,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稍后于刘錡的章颖,在《南渡十将传》中,就列刘錡为宋室南渡十名将之一。徐兴业同志...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笔者在《马克思论古代亚洲社会经济形态与家长制家庭公社问题》①中指出,“马克思阐明了如下事实:在理论上,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历史起点相同,即同时起始于剩余劳动的出...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在《关于国家“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其产生发展的阶段性——从比较中看中国历史上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渐进性过程之一》中,我们探索了雅典、罗马和德意志人国家兴起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1
【正】 马克思晚年的“笔记”,虽然不能称之为社会经济形态笔记,但它确实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形态问题,这是马克思弄清了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结构和家庭的起源,更广泛地研究了非...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8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不同时期、地区、国家和民族社会特点的一般性原因之后指出:“不过,这并不妨碍相同的经济基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一一辨析了赵文所引马克思的"文本",不同意赵文所论资本主义的起源有"四种形式";认为马克思在中没有肯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唯物史观也不...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管子·轻重》部分十六篇,(本为十九篇,佚三篇)非特其成文时期学术界见解不一,对于这个经济思想体系本身,认识和评价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说《轻重》成文于西汉文...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中国历史上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学术界分歧不小。早之者认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就产生了最初的国家,晚之者提出春秋时期才出现城市国家。原始的氏族血缘关系同次生的阶级和...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1
【正】 一四十年来我国史学的发展,也象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样,走着曲折的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在笔者看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始于新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7
【正】 笔者曾在《关于国家“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其产生发展的阶段性——从比较中看中国历史上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渐进性过程之一》一文中,探索了雅典、罗马和德意志这三种...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先秦时期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孔子生时是不得志的。虽然“循道弥久”,然“温温无所武,莫能己用”。带领一些学生“周游列国”,欲“求善贾而沽...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拙文《马克思晚年“笔记”中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论述》中,笔者根据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天生的二重性”及其历史命运的论述,指出“非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肯定在农业公社解...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马克思晚年,体弱多病。《资本论》第二、三卷的修改定稿工作急待完成。对于这一工作,马克思甚至认为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止一次地暂时放下了《资...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管子·轻重》十六篇(本为十九篇,佚三篇)的成文时期,学术界分歧很大,大致有:一、战国时期说;二、西汉文景时期说;三、西汉武昭时期说;四、西汉末王莽时期说。“...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正】 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是唯物史观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拟从唯物史观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学术界 年份:1987
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总是离不开对民族关系的考察。把民族关系的特点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之一,由此出发研究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在当前的史学界,似嫌不足。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的论著中,对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未能给......
[期刊论文] 作者:苏凤捷,,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管子·轻重》十六篇(本为十九篇,佚三篇)的成文时期,学术界分歧很大,大致有:一、战国时期说;二、西汉文景时期说;三、西汉武昭时期说;四、西汉末王莽时期说。“轻重”主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