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80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中国“共有数十种少...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关于秦的文化渊源问题,有说来自东方的“夷人”,也有说它出自西方的戎族,有说它本是夏族的一支,也有说“它本身非华夏族”。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这里,我们着重谈的是秦...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85
自古以来就生息、劳动、繁衍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匈奴以前的熏育、(厂敢)允、东胡、林胡、楼烦,到匈奴之后兴起的鲜卑、乌桓、敕勒、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年份:1989
【正】关于匈奴的起源,《史记·匈奴列传》说: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年份:1990
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但一直到忽必烈统一南宋之前,南北海上运输并不发达,更谈不上用之以足国用,忽必烈统一南宋之后,定都在燕。“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抑给...
[会议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 年份:1981
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以后,结束了我国自唐末以来先后出现的五代十国、辽、宋、金的对峙、以及西夏、蒙古、高昌、大理、吐番等几个政权同时并存、互相攻战的局面;消...
[会议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 年份:1979
关于成吉思汗称号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点肤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史学界的批评和指正。...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86
大统一的元朝,其地北喻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幅员之广,户口之夥,贡税之富,当倍秦汉而参隋唐”。元代疆域,户籍之所以超过秦汉和隋唐,就在于元朝的统一,结...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81
在元以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唐大统一的封建盛世。但唐代的大统一到了十世纪初朱温建立后梁以后,便正式展开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先后有吴、吴越、南唐、前蜀、......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西汉前期,北边所防御的和秦朝一样,主要是匈奴。因而其北部和东北部的主要防线,基本上也是利用秦时防御匈奴所修筑的长城。所以,当刘邦还未称帝的公元前205...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而组成的多民族王国。党项羌是我国古代散布于西北地区的羌族中较晚兴起的一支。起初居住“在古析支之地”(约在青海东南黄河曲折北流之处)。至隋文帝开...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从很早的古代起,在我国北...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正】 周是一个很古老的部落,传说周的始祖后稷,名弃。其诞生的邰地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周在弃时由母系氏族社会过度到父系民族社会。 周人自其始祖弃为虞夏的稷官(农官)起...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1980
元人杂剧是我国古典戏剧的一个高峰,它集金、宋以来杂剧、院本、鼓子词、诸宫调、傀儡、影戏之大成,发展成为有曲(歌曲、音乐唱的部分)、有白(人物对话或独白)、有科(动作或...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舒顺华,,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4
具有"飞将"之称的吕布,据《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其祖籍就在古地名为"高阙"(今五原县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 舒顺华,,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9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抑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位传奇历史人物。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学术界褒贬不一,毁誉纷纭。科学客观地认识成吉思汗这位中国古...
[期刊论文] 作者:舒顺华, 舒振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2
帖木真(亦作铁木真)被金丞相完颜襄封为札兀惕忽里(亦作察兀惕忽里、札兀忽里、察兀忽鲁),究竟应如何解读,一直倍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札忽惕"一词之"札","实"即"......
[期刊论文] 作者:舒振邦;舒顺华,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1997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春秋公羊学”家董仲舒在上汉武帝“天人三策”中,建议以儒家学说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导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主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