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细胞介素-15(IL-15)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结构与IL-2类似,在SAP时其血清水平如何尚缺乏研究。日本的研究人员检测了54例SAP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15含量,并对病情严重程度、......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肺炎及脓毒症常见的致病因素。为了研究和评价肺炎及脓毒症新的治疗方法,美国学者建立了一种标准化和可复制的MRSA诱发肺炎及脓毒症大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采用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吸入损伤+MRSA组(n=6)、单纯吸入损伤组(n=6)3......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微循环功能障碍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过程和预后中起关键作用。奥地利学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皮肤反应性充血与微循环血流振荡频率变化对其病死率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以往研究发现,脓毒症时心肌细胞内的过敏毒素C5a与其受体(C5aR)结合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烧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样会使C5a表达增加。本实验研究了C5a抑制剂对烧伤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实验通过复制大鼠标准深度烧伤模型,然后监测左心室压力;并测定离体心肌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最近比利时学者报道了外科心肺分流手术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抽取21例实施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d的血液样本,分析血浆中类脂化合物、载体蛋白、过氧化氢和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浆脂类、维生素E和脂蛋白含量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以往的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NE)通过激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因此,美国学者提出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研究者发现一种新型的胃肽类衍生物——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elin),脓毒症时其浓度显著降低,静脉给予此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近提出的新的神经一内分泌抗炎途径。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受体α7亚单位(alpha7 nAChR),可抑制全身致炎因子产生,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休克。最近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利用一种新的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
[期刊论文] 作者:吴静(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炎症刺激能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和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早期表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随时间进展,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最近,日本学者发现在全身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进而影响机体代谢。他们分别研究了内毒素刺......
[期刊论文] 作者:马丽(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12
机械通气能引起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吸入性麻醉药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炎和保护器官功能的作用。最近德国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作用的相关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星(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年份:2009
吸入性炭疽的高死亡率与炭疽杆菌毒素介导的损伤作用有很大关系。瑞西巴库是人类IgGX轻链的单克隆抗体,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瑞西巴库对炭疽毒素自身的保护性抗原具有明显的破坏......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维维(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年份:2011
在治疗休克时,血管升压药物是维持组织灌注、纠正低血压所必需的。然而,目前使用的血管升压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需要研发新的制剂。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从食物中发现了一种非......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星(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年份:200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了脊髓损伤(SCI)以后的组织变化,研究了高张盐水对脊髓水肿、肿胀和髓内出血的影响。研究以12只成年L-E雌性大鼠为对象,在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星(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年份:2009
希腊研究人员发现,失血性休克在低氧盐溶液复苏过程中,血液中促血管生成素一2(Ang2)水平降低,并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正常表达。研究人员用20只兔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然......
[期刊论文] 作者:任清华(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5
最近,西班牙学者研究了主动脉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供体对全身炎症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他们首先模拟临床过程建立了腹主动脉手术动物模型,然后将25头小型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仅动脉切开),夹闭分流组(C组),夹闭失血分流组(H+C组),夹闭分流NO供体吗多敏治疗组(C+NO组,4mg/kg静脉......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最近德国学者报道了在重症监护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亚硒酸钠进行辅助治疗可降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脓毒症的发生与氧自由基增加及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有关,于是他们认为应用大剂量的抗氧化剂(亚硒酸钠)可以改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为了探讨脓毒症患者氨基脑促尿钠排泄肽(NT—proBNP)、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近波兰学者对罗兹一家医院的20位患有脓毒症或严重脓毒症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128次测试结果显示,NT—proBNP、PCT和CR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0.80±......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内皮细胞电耦联在微动脉反应和控制血管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内外实验均显示,脂多糖(LPS,是脓毒症的起始因子)能引起内皮组织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受损,其分子基础尚不清楚。研究者从小鼠后肢骨骼肌中获取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接种培养得单层MMEC,加入LPS以观察其电耦......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防治仍然是危重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最近有报道认为,人重组活化蛋白C(APC)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而APC对肠道微循环的影响仍不清楚。为了探讨大鼠内毒素血症时APC对肠道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德国学者通过活体显微镜检查进行了系列研......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脓毒症以同时并发炎症和凝血反应为特征。最近,人重组活化蛋白C(APC)已被证实具有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作用,而这可能是通过抗炎和抗凝的联合作用达到的。丙酮酸乙酯已在实验中被证实具有拮抗内毒紊血症和脓毒症时炎症反应的作用。为了探讨其对凝血功能是否有......
[期刊论文] 作者:于燕(编译),胡森(审校),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份:2007
已证明止咳药右美沙芬(DM)在体外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者的前期筛选实验表明,当脂多糖(LPS)导致循环衰竭时,DM类似物LK-4可以提供比DM更好的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评估LK-4对由LPS引起的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实验采用麻醉Wistar大鼠和清醒ICR小鼠,分别静脉注射(10mg/k......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