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哲学分析 年份:2016
在通向21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新范式的道路上,《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在充分总结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有力探索,特别是在某些重要方面突破前人之见并形...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王廷相的“道真”观念富有道家思想意味,这一观念集中体现了他对儒家之道的理解及其学说品格,且蕴含“求道”与“求真”的思想张力。道真说显现出王廷相对儒家之道的理解具有独......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3
《关洛之间》对宋代理学研究有所深化和推进,其主要表现为该著对吕大临思想在关学与洛学中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的揭示,对关学洛学化的精准把握等。另外,《关洛之间》也显示了......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3
在杨慈湖的心学视野下,他所写作的咏春诗,其中所蕴含的"理",即为他心学世界的亲证,也是他归诸儒家精神的体现,以至于最终展现为有无混一的思想境界。这同时也体现了杨慈湖的学......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理学主流观点的主导之下,宋明儒学的认知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二分模式为准,理学、心学、气学三派说冲破了理学主流观点的束缚,为宋元明清儒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与...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宋明儒仁学传统集中展现为万物一体论仁的学说,黄宗羲在乃师刘宗周的问题意识基础上,采取解说孟子的方式,主要从“以虚实论仁义”、“以情论仁”和“正言仁义功用”等方面对...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4
"觉"是杨慈湖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他对心学的理解中占有首出地位。杨慈湖不仅对"觉"有自己的规定与分判,而且还形成一整套论"觉"的思想言说。这套论"觉"的话语的开启点是"微觉"...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文化软实力研究 年份:2018
从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李大钊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即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然而从学术研究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塔尔海玛。20世纪30—40年...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孔学堂 年份:2020
摘要:明代中期气论思潮的复兴,构成儒学发展的基础与枢纽,在此过程中,围绕理气关系、性气关系以及气论工夫等问题,罗钦顺、王守仁、王廷相及吕柟等儒者做出了不同程度和意义上的探讨,他们的相互论辩展现了明代中期儒学气论的理论特征,且涉及宋明理学发展及明清儒学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密尔对习俗的论述可以为认识和研究其论著及其自由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密尔认为,习俗虽然不能作为人的"第一天性",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习俗十分重要,因此对习俗的认识要......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年份:201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杨慈湖的仁说思想,与以程明道为起源的“以觉训仁”的仁说具有体貌上的相近。他对于“觉”的理解,主要源自于他的家学教养;对于“仁”的肯认,归功于陆象山的提点以及他自身的体认......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6
王廷相气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与学友之间的论辩,特别是与中原地区的同道如何景明、许诰以及何瑭、吕柟等的思想交往,对其思想性格和学问风貌的塑造有较大影...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在四川任职时期是王廷相哲学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经由该时期,王廷相的气学理论逐步确立起来,并体现出崇实、独立、明辨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其诗文创作、从政理念等各方面,并......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3
摘 要:王廷相作为明代中期以气为本的思想家,他的“气种说”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王廷相所论述的“气种”概念,来源于他对“气”特别是“元气”的诠释和理解。他认为,有“元气”即有“元机”、“元神”。“元气”中即内具“气种”。因此,他的”气种说”接洽于“气本”......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哲学评论 年份:2016
随着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不断成熟,“本习之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这一点在其晚年代表作即《明心篇》中体现得最为明晰、丰富和深入.通过“本习之辨”,熊十力对儒学尤其是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哲学评论 年份:2014
《家哲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部在文化比较方面有实质性突破的著作,它以文化反思为出发点,围绕“家庭化”、“家格”、“距离式文化观”等概念或范畴进行阐发,构建出一套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年份:20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参与和解决了近代中国“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课题,在此过程中,中国气论传统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密切相关.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经历从...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栋材,, 来源:中国水运(学术版) 年份:2004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
[期刊论文] 作者:刘乐乐,胡栋材,, 来源:江汉学术 年份:2016
庄子以三籁为喻的目的不在解释何谓天籁,而是由天籁的疑问转移到如何聆乐的问题,他力图超越耳目闻见的认知功能,使耳目在收视反听的自指中摆脱肉体性的存在,成为指认道的意象式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