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之壁,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78
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科研工作会议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一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出席会议的除科学院所属有关单位外,还邀请了院外许多有关院校...
[期刊论文] 作者:刘涤, 胡之壁,, 来源: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份:2004
主要介绍植物中通过甲羟戊酸形成类异成二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参与酶和基因调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这些重要化合物的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刘涤,胡之壁,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1999
我国的中药材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医药宝库,至今仍在中国和许多国家、地区广为使用。传统药材中,80%为野生资源,由于盲目挖掘,不仅使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且严重破坏...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炼栋,胡之壁,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5
青嵩等六种药用植物发状根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黄炼栋,胡之璧,章国瑛,吴耀平(200032)关键词:发根农杆菌,发状根,丹参酮植物发状根是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的T-DNA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内而得到的一种......
[会议论文] 作者:王峥涛,胡之壁, 来源: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全国药用植物及中药产品开发研讨会 年份:2000
本文针对我国中药生产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了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徐红, 王峥涛, 胡之壁,,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2003
概述了近年来中药DNA分子鉴定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分析了RFLP、RAPD、DNA序列分析等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在动、植物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
[期刊论文] 作者:赵淑娟, 刘涤, 胡之壁,,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年份:2003
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 ,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特性进行改造 ,进而改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的出现是人类对次生代谢途径的深入了解...
[会议论文] 作者:徐红,王峥涛,胡之壁, 来源: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 年份:2008
目的:对中药秦艽的三种基原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与小秦艽G..dahurica Fish.进行RAPD分析,建立具有鉴别意义的DNA指纹图谱.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马克勤,胡之壁,沈栋侠,, 来源:南京药学院学报 年份:1961
中药材的生产,虽然与一般农作物的栽培原理相一致,但由于产地广、品种多、栽培技术较复杂,且过去绝大多数的品种是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人们还很少掌握其生长习性和生长...
[期刊论文] 作者:畅行若,胡之壁,曾广方,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0
自陕西民间草药窝儿七(Diphylleia sinensis Li.)根茎中分离出三种结晶成分。鉴定为鬼臼素(podophyllotoxin)、脱氢鬼臼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及山奈黄酮醇(kaempferol)...
[期刊论文] 作者:盖玲,宋纯清,胡之壁,盖云, 来源: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年份:2004
简要介绍了对AIDS有改善作用的天然植物药及部分作用机制,对于今后寻找新的抗AIDS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郑珍贵,杨文杰,刘涤,胡之壁,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比较激素自养型细胞系C2 0 hi及其母株C2 0 D和C2 0 在生长和生产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阿玛碱生成情况 ,结果表明 :三者最大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在生长和生产培养基中 ,C2 0 hi...
[期刊论文] 作者:盖玲,宋纯清,胡之壁,盖云, 来源: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年份:2001
简要介绍了对AIDS有改善作用的天然植物药及部分作用机制,对于今后寻找新的抗AIDS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natural botanical drugs...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杨保津,胡之壁,,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81
继前报之后,我们对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又进行了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鼠尾草植物的根,用95%酒精提取后,进行薄层定性检查,利用前报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丹参酮...
[期刊论文] 作者:徐红,王燕燕,王峥涛,胡之壁,,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08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为丹参药材的栽培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APD与ISSR标记对4个产地的野生丹参、6个产地的栽培丹参共计50个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分析软...
[期刊论文] 作者:宋纯清,阎龙,王海燕,刘涤,胡之壁,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1999
本文用RP-HPLC法测定了黄芪和黄芪毛状根中四种大极性异黄酮成分,同时比较了硅胶处理法和溶剂萃取法制备样品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用前法更精确、...
[期刊论文] 作者:方圣鼎,王怀女,陈嬿,胡之壁,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81
从黄叶地不容(Stephania viridiflavens)的块根中分得四种生物碱,根据其理化性质,经光潜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一种为镇痛药物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hnatine)(Ⅰ),在植...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胡之壁,杨保津,朱修竹,,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1
丹参为我国沿用已久的重要中药,近年来在治疗冠心病和抗菌消炎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在鼠尾草属植物中含有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 的种类不少,但产量仍不能满足需...
[期刊论文] 作者:徐红,王峥涛,胡之壁,王峥涛,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2003
概述了近年来中药DNA分子鉴定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分析了RFLP、RAPD、DNA序列分析等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在动、植物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
[会议论文] 作者:杨虹,王顺春,王峥涛,胡之壁, 来源: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 年份:2003
运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及NMR等方法确定铁皮石斛多糖DT2,DT3的结构。结果表明:DT2,DT3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7.4×105,5.4×105,主要含有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