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从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语境看,"义"有"正"、"各处其宜"、"理"等五义。"义"不仅是人之为人的根据,还是民族—国家存续下去的根基。在此意义上,"国以义为利"的理念是古代一统国家的社会核......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本文尝试从才性、自然之理和德行三个向度上重新理解魏晋风度,认为自然形体关、放达行为等并非“风度”的质地,名士风流的底蕴源自“高才”的彰显,对自然之理和传统思想精髓的领......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本文追溯了"斯文"及其载体在古代中国的大致形态与作用,认为它们是一统帝国存续与繁荣的基础。进而结合后现代情境中的人及文化的若干特质,分析"斯文"在当代面临的危机,并从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2001
美刊2000年秋季号(第12卷第3期)刊登了尼夫·戈登、雅辛达·斯旺森和约瑟夫·A.巴蒂吉题为的文章,认为当前以...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濮阳科技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3
在中国思想奠基之初,即有若干共识形成,它们被先秦诸子当作“公理”认同下来.以这些公理为根基的古代中国,本着“负”的方法解决人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2
学术与道德自觉一方面使汉魏士人渐趋性灵自觉,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复归于道家传统,并现实化为自身的玄思理路和放达的朝朝暮暮。...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20
通识教育不是对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的补充,也不是对它们简单的超越,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克服各类局限性对人的影响,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当下,通识教育面临教育模式过于精英化、课程供给质量参差不齐、优秀师资匮乏等难题。畅行通识教育需要直面乃至消解三个共性......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来源:汽车维护与修理 年份:2000
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认真地为入世作思考和准备,以期能在入世后顺利地发展各自的事业。汽车维修行业为入世要做些什么呢?根据我省的情况和本人多年工作的经验,认为应主要抓...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 宋伟,, 来源:山西交通科技 年份:2000
通过分析汽车污染源,提出相应措施防治我省汽车维修行业的污染。...
[期刊论文] 作者:聂保平,靳永亮,, 来源:汽车维护与修理 年份:2002
机动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其生存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物,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我国机动车排放限值标准相对宽松,排放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二是机动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