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5
“第四堵墙”索解偶记耘耕编者按:最近我们收到耘耕先生论述有关“第四堵墙”的两篇文章,这是他早先发表的《透过“第四堵墙”……》(载浙江《戏文》1986年第3期)一文的续篇,是作者就同......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5
“间离效果”的“效果”──读《间离效果》一文后的感想耘耕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又译作“间离效果”,内容较为广泛。它首先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属于认识论范......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0
【正】 1913年沈家本逝世时,北京法学界、法司机关,他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纷纷致辞祭悼,缅怀一代法学泰斗的功绩,称其“修订法典,镕铸东西”,“任支那法系于一身合周汉唐元...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近年已为科学和艺术两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科学与戏剧的关系,同样也值得戏剧界人士重视和探索:一、思维科学界关于逻辑(抽象)思维、形象(直观)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三者......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3
一伪古文《尚书》之《大禹谟》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四句,宋儒赞为尧舜禹的“十六字心传”,用朱熹的话说,是“上古圣神继天立极”,“传有自来”的“道...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正】 中国的戏曲到底属于什么“体”?现在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是叙事体;一说是代言体;又有一说是众体兼备。现在别的不谈,我想先从中国戏曲到底是否属于叙事体戏剧谈起。...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5
戏剧与游戏耘耕戏剧之戏与游戏之戏,是同一个字。英文也一样,play,翻译成戏剧或游戏皆可。游戏的范围很广,比如象棋、打球、杂耍、魔术、谜语一直到集体游戏和小孩子的“过家家”等等......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关于观众参与耘耕当代戏剧家把戏剧研究的对象逐步从单一的舞台(演员)同时伸向观众,这无疑是有意义的。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在一个没有观众的剧场里演出,演员是无法演到终场的。......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正】 戏剧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舞台时空既是一定的舞台手法,也是戏剧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戏剧理论上争论的问题很多,舞台时空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争论比较尖...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法学 年份:1983
【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在法律思想方面,他主张“为国以礼”的礼治。这种礼治,无疑是一种人治主义的法学理论,其整个体系和一系列原则都是封建主义的,但这样...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0
在中国古代犯罪学说史上,先秦儒家和法家对犯罪问题的探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他们的犯罪学说的旨趣却大有不同。法家的重点和特点是讲惩罚犯罪,讲有罪必罚,而且是轻罪重罚,搞重刑主义;儒家则重在预防犯罪、控制犯罪、消弭犯罪。在封建剥削制度下,预防和控......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89
西南政法学院图书馆新发现两种稀见的清代法律图书抄本,一种为《大清律续纂条例》(乾隆八年本),另一种暂定名为《例编》。《大清律续纂条例》共五十五条,主要采乾隆五、六、七年成例修定,是清王朝于乾隆五年颁行《大清律例》后的第一次修律成果,其中如“教唆词......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89
问题的缘起如果说,西方法学史上有一种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法的精神的话,那就是自然法了。那末,自然法是不是古老的中国法的精神呢?自本世纪初中国创建近代法学史至今,可以说,大多数法史学者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在我国,中国古代法属自然法的最早提出者是学界......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1
《清代巴县县署全宗》(以下简称“巴档”)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有清一代一个县级封建政权的完整档案,藏于四川省档案馆。一、概貌清代巴县县署设在重庆,其所辖大致包括现重庆市中区、大部分近郊区及今之巴县。巴档共达103123件,其中属乾隆、嘉庆两朝的约1万多件。据......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政法论丛 年份:1987
从医人与医国谈起 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特别是它的经络学说、气功学说,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新的敬意,人们认为,它蕴含着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的某种......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政法论丛 年份:1991
《孟子·尽心上》“桃应问”章,通过孟子弟子桃应的设问和孟子的回答,假想了一个“舜窃父而逃”的故事。原文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3
【正】 近来,法学界热烈讨论着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问题。这无疑是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可惜在现有的法学学科中它却是一个无家可归...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1987
一、“幻觉”是破除不掉的幻觉与剧场性,是同戏剧与生俱来的一对孪生子,也可以说是戏剧内在规律的两个特点。现在一些剧论中,常常把写实话剧看作是制造幻觉的,因此它必然要掩盖剧......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正】 电影掘了两口井,一口是北影的“井”,一口是西影的“老井”。其实不仅电影,一切文艺领域包括戏剧在内,都在掘井,不过有的掘得深,有的掘得浅,有的井底冒出了汩汩清泉,...
[期刊论文] 作者:耘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概念化的阴影──从姜文的心态谈起耘耕偶读姜文对上海《文汇电影时报》记者的谈话,大意是:他演了《末代皇后》,从此下决心不再演溥仪;演了《芙蓉镇》,不再演受迫害的知识分子;演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