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派"的本意是大河的支流。皮黄合流之后,京剧逐渐形成了。合流之初是老生的天下,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人称三足鼎立。他们的身后出了谭鑫培,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又拜余三...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5
杨宝木纪念杨宝森序翁思再姑苏自古多才子,其混堂巷杨府,灵气尤盛;乾隆受状元匾者,杨延果也。家学渊源,智高体健,有文体兼擅之门风。民国年间,阖府老少组成篮球队,高头大马出没静安寺......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5
(一)2003年夏,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为周信芳《斩经堂》唱片配像,就配像人选问题咨询周信芳的公子周少麟.出人意料的是,少麟先生既不选当红老将新秀,也不选其他麒派传...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梅兰芳后来的成功,也同他善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有关。梅兰芳"从善如流",学习的对象还包括票友。他与票友同台演出时,往往戏码排在后面,他经常会早早来到戏...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8
湖广音是创造流派的手段如果说,方言是民歌之依附的话,那么各地音韵就是某些京剧流派的内核。流派唱腔音韵结构之不同,造成了演唱风貌之各异。如在老谭的基础上,马连良减轻...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4
百余年来,关于程长庚的传记、传记类文字不胜枚举,但在洋洋千百万言之中,尚有冗言、不实、添油加醋乃至自相矛盾之处,难免令人堕入五里雾中。针对这一状况,王灵均的《程...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汉语音韵学用于京剧的研究,兴起于三十年代,始作俑者是余叔岩、张伯驹合著的《近代音韵》,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又有徐慕云、黄家衡《京剧音韵》和苏雪安《京剧声...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9
孟小冬是京剧史上首席女老生,早年即与高庆奎、马连良齐名,享有“冬皇”之美誉。在余权岩的弟子中,她是学戏时间最长,得到真传最多的一位,因此在余叔岩逝世之后的一个时...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8
写李世民及“贞观之治”的戏,已出现很多,比如《秦王李世民》、《唐太宗》、《魏徵》等;依据同一史料,描写唐太宗、马周、迎君之间的故事,也曾被人编了一出戏,而且剧本...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世纪 年份:2018
1898年翁同龢罢官后畏罪修改日记之说,动辄见诸学者笔下,但具体何处改、如何改,以前均语焉不详。所幸近年旅居美国的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将此日记手稿公之于世,由哈佛...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在二十世纪的大师级中国艺术家行列中,程砚秋无疑占有重要一席。今逢程砚秋百年冥诞,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学习和发扬他的精神。许多戏剧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大手笔...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2002
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通音律,艺高情纯。后来成为安史之乱的替罪羊,被缢死在马嵬坡。 李隆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梨园始祖。既是开元盛世...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一) 初春时分,新加坡天韵京剧社莅沪公演,逸夫舞台人头济济,拿到戏票的人中百分之九十进了剧场,这是很高的出席率。在此之前,上海的舞台上曾经活跃过港台及欧美、日本等地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5
伍子胥借兵报仇鞭尸之事,于史有载。《春秋二胥》进一步生发想象:鞭尸楚平王的结果如何呢--有着救命之恩的挚友申包胥与之断交;被迫成为平王之妻的孟赢非但不感谢他的复仇,而且反......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4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淮剧宗师筱文艳先生从上海赴苏北,几经周折找到粱伟平的住所为上海淮剧团引进人才。三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筱先生确实慧眼独具,如今梁伟平不仅是上淮的当家小生......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20
人 物 杨玉环、李隆基、安禄山、杨国忠、陈元礼、李龟年、黄旛绰、张野狐、高力士、永新、念奴,   及宫娥、优伶、御林军、杨国忠卫队、叛军等  时 间 唐朝天宝年间,即公元八世纪中叶  地 点 长安等地  序 幕  [大唐皇宫金碧辉煌。  [幕启,李隆基会聚......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梅兰芳在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出生在晚清,开始登台的时候,光绪皇帝还在朝呢。后来中国又历经辛亥革命、八国联军入侵、民国The era in which Mei La...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3
上海戏曲学校对于武旦的培养是很具特色的,从京一班的齐淑芳到京二班的方小亚,走的都是文武双全的路子,非但当行武技过硬,而且都有好嗓子,文戏也能演得很出色。现在站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