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罗江陶,,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2015
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可诱导遗传学改变。普通小麦是由栽培四倍体小麦和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杂种F1通过基因组自动加倍形成的异源六倍体物种。小麦有众多的外源物种,其...
[期刊论文] 作者:罗江陶, 刘俊勇,, 来源:四川电力技术 年份:2006
通过运用吴消元法求解电力系统潮流方程,求得了全部实域精确解,同时避免了因以数值迭代方法求解出现雅可比矩阵奇异的现象。探讨了吴消元法应用于实际大系统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郭颖奇, 何迈, 罗江陶,, 来源:实验室科学 年份:2018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直将预防事故和排除隐患作为在工作中主要手段.根据电气类实验室 所发生的事故类型及特点,对此类实验室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钟声,吕林,罗远安,罗江陶, 来源:四川电力技术 年份:2007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它使用数量多、范围广,是否具有优良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而操作机构的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东,郑建敏,罗江陶,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21
川麦605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白皮抗病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加快育种成果的转化利用,本文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征、抗病性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川麦605进行了简要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罗江陶, 郑建敏, 蒲宗君, 李式昭,,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9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生长环境、种皮颜色和遗传基因的共同控制。由于四川地区在小麦收获季节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小麦穗发芽的常发和重发区。依据材...
[期刊论文] 作者:蒲相均,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18
川麦6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加快育种成果的转化利用,本文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征、抗...
[会议论文] 作者:罗江陶,蒲宗君,郑建敏,刘登才, 来源:第七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罗江陶,郑建敏,蒲宗君,刘登才, 来源:第七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小麦种内杂交,即孟德尔式杂交,是作物遗传育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结果是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实现遗传重组,这是基因相互交流、组合的基础,即育种的遗传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郝明,罗江陶,杨敏,张连全,刘登才,,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0
为了揭示开县罗汉麦(KL)和中国春(CS)ph2a两个ph系的遗传差异,比较了32株KL/CSph2a//rye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按交叉结数将F1植株分成4种配对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李式昭,刘于斌,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8
为明确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C2011在四川生态条件下的诱导杀雄效果和最佳施用剂量,本研究选用3个高产抗病品种(‘蜀麦126’、‘川麦601’和‘川麦602’),设置6个剂量水平(15、30...
[期刊论文] 作者:刘培勋,万洪深,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20
【目的】PIN(puroindoline)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蛋白家族,对控制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功能。分析小麦PIN家族成员在全基因组的分布、结构及进化,研究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以...
[期刊论文] 作者:罗江陶,郑建敏,邓清燕,刘培勋,蒲宗君,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21
[目的]小麦品种川麦44不仅本身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而且以其为亲本已选育审定新品种11个,是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明确川麦44的遗传特性,鉴定其含有的重要基因或QTL位点,为更好地利用川麦44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明确小麦-外......
[期刊论文] 作者:邹晓欢,郝明,罗江陶,张连全,袁中伟,刘登才,,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13
中国特有小麦在研究小麦进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供试的7份中国特有小麦品种均有一对4AL-5AL-7BS易位染色体,该易位是普...
[期刊论文] 作者:罗江陶,郑建敏,蒲宗君,范超兰,刘登才,郝明,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21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敏, 罗江陶,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李俊, 刘,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19
为明确小麦骨干亲本川麦44的遗传特性,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川麦44在6个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为23.77%~72.63%,平均为48.58%,衍生...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敏, 罗江陶,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李俊, 杨, 来源:遗传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敏, 罗江陶,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李俊, 杨,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论文] 作者:郑建敏, 罗江陶,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刘培勋,, 来源: 年份:2004
骨干亲本在育种改良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充分挖掘并发挥骨干亲本川麦44在育种及基础研究中的利用价值,解析其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技术及亲缘系数法,分析了川...
[期刊论文] 作者:刘培勋,马小飞,万洪深,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20
小麦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粮食作物,为全球45亿人提供日常蛋白和能量摄入的20%。弄清小麦籽粒硬度遗传基础,对于改良小麦品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不同硬度小麦种子的分子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