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6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6
近些年来,虽然简帛研究越来越热,研究队伍也越来越大,但却没有一本适应于当前需要的“简帛文献学”书籍,简帛学研究者迫切呼唤“简帛文献学”的问世,显成的这本《简帛文献学通论》......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四川自考:文科版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字改革 年份:1964
编辑同志:《文字改革》月刊1963年第10期封面说明的作者说,“为”字的本义不是许慎说的“母猴”,而是古人“役象以助劳”的意思,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把“母猴”说成是...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0
在谈真书时,我们不得不先“正名”。 真书也称正书,即至今通行的楷书。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复杂混淆的用语,以致在对于字体的认识上产生了不少纠葛。六朝以后,楷书通...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0
【正】 顷读汤可敬先生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上下册,北京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觉得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同类著作而富有特色的古汉语教材。 过去公开出版的古汉语教材,如...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汉语同源词的探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没有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或者囿于汉字字形,总的说来,以往的成绩是不大的。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汉语同源词(同族词)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专著。这里,我们拟提出几个与汉语同源词有关的......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一) 生活在战国后期楚国的屈原(约公元前三四○——前二七八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在诗歌中表现了尊法反儒的革新精神的诗人。在奴隶暴动的推动下,战国时一些国家的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对奴隶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屈原出生前四十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我国文字学史和训诂学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然后人亦多斥其“妄改许书”。《说文注》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物 年份:1987
【正】 汉墓所出铜器中有一种三足提梁筒形器。器身作直上直下的圆筒形,上有盖,下有三矮足。器身上部两侧有一对衔环的耳或兽面(即铺首),提梁的把手跟环用链条或两端有圈的铜...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8
四.小篆 秦统一天下以后,在全国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停止使用六国文字中不与秦地文字相合者,从而以秦地通行的小篆为全国通行的正字。所以汉代人也称小篆为“秦篆”。...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7
也称金文或铜器铭文。金是指用于祭祀、赏赐记功等古代用青铜铸造的钟鼎重器。周代的贵族非常看重这类礼器,把它当作重大事件的凭证,上面常铸造有说明祀典经过、赏赐缘由、...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7
三、籀文、石鼓文和战国古文 籀文是春秋战国之际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得名于《史籀》十五篇(今已亡佚)。这部字书首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周宣王太史作大...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8
五、秦隶、汉隶和简牍帛书文字 汉字发展到秦汉,发生了量和质两方面的巨大变化。 观在能见到的殷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单字数量大约都在三千至四千之间。秦代为规范小篆而编...
[期刊论文] 作者:罗宪华;经本植,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已经重印发行。这部书是训诂学和文字学的重要著作,而段氏在注文中引用了一些四川的方言和名物以印证古语古事物,是其特色之一。本文仅就此一特点,略作介绍,并对这一训诂方式在训诂学上的源流和地位略加申说。 段玉裁,字若膺,一字懋堂,江......
[期刊论文] 作者:经本植;曹学伟;李保均,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3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二二年到前四八一年)是奴隶主专制走向没落崩溃的动乱时代。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享有一切权利,而奴隶按法律规定却是一种物品,对他不仅可以随便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算犯罪。”(列宁《论国家》)奴隶们担负荷社会生产、服役等各个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