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四川话形容词是四川方言中最能体现四川方言特点的语言成分。其结构形式的丰富多彩,体现了造词者对表达效果的刻意追求。这些表达效果主要包括:生动形象的表现力量,好恶分明...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章对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的解析,一方面用实际例证来阐明前贤"入声非声"的科学论断;另一方面,对有学者认为"一切方言都不存在‘保留入声调’的问题"提出异议。...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历代经传笺疏有关《禹贡》"江沱"与江水"东别"的地点、江沱故道及其流布区域的解说极为分歧.文章对这些分歧一一予以解说,并且指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是:江沱与江水"东......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就都江堰创建史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以“开明决玉垒山”说占上峰而宣告结束。二十多年过去了,成都平原上一大批古蜀文化遗址的被发...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离蜀至京、待诏黄门、写奏“四赋”、“除郎”入仕,这是扬雄入仕经历中的重要事件。《汉书·扬雄传》对以上经历都有记载,但是由于叙述过于简略,加上古代文献在传抄过程中难...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开研究汉语一域方言的先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所载词汇的基础上,还比较客观地论述了的成就及其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桃符"是对联的"渊源",似乎已成为联苑行家的共识。本文则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文章指出:先秦文献中的对偶句式,是对联的原始形态;使对联的原始形态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95
在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乏以右为尊(尚右)的记载,例如: ①《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案]:据《礼记·王制》:“...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四赋"是指扬雄入仕后所作的、、和.文章就"四赋"的写作时间、旨趣和表现手法分别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证和评述."四赋"的创作,证明扬雄是...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一般情况下,“敢”和“能”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者强调主观上的积极性,后者着眼于客观上的可能性.但是,在古代文献上,有些“敢”字却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强调客观上的可...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2001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2001
《辞源》、《辞海》在解释“杀青”一词引用《后汉书》“李贤注”文时,因断句不当而造成歧义。又由此衍生出有人认为清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错误解释为正确解释。其......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93
从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古代汉语》教材,一直到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古代汉语教材,都是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问题列入语法章节中来讨论介绍的。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广韵》的版本不少,流传至今并且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清朝康熙年间张士俊泽存堂重刊之《宋本广韵》(以下简称“泽存堂本”); 2 清朝光绪年间黎庶昌所刻之《古逸丛书》...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95
郫县,古蜀都,秦置县后历朝不废,与成都西郊毗邻,县治郫筒镇距成都市区20公里。其居民成份,据清代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撰《郫县旧志·序》载:“邑乘之火,咸有可观,而独...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在现代汉语中,助动词“敢”和“能”在意义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敢,表示有胆量或勇气做什么;能,表示有条件或能力做什么。前者着眼于主观上的积极性,而后者则着眼于客观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雁北师院学报 年份:1994
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了否认一词多义的学术主张,但本文作者仍持传统观点.文章的分论点有:汉语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引伸的手段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中都是比较普遍的,在汉语...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对"彭螽既猪,阳鸟攸居"中的"阳鸟"一词,汉代以来的历代注家,或以为"随阳之鸟,即鸿雁之属",或以为是"如虎牢、犬邱之类的地名",或以为"即扬州附海岸各岛,大者...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章从比较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郫县方言与武汉方言之间的联系。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不仅雄辩地证明“湖广话”是近、现代郫县话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从语言的角度印证了发生在明...
[期刊论文] 作者:纪国泰,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北京大学教授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目前影响广泛、极受欢迎的古汉语教材之一。这部教材的许多优点就不必去说它了,本文所要商榷和讨论的,主要是教材上册的某些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