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由于《三国演义》的成功塑造,诸葛亮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形象,他一直是作为智慧的化身活在人们心中。但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历来人们都有...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墨子》一书成书年代及作者一直是墨学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备城门》诸篇更是众说纷纭。吴毓江《墨子校注》曾有很好的考证,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本文即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古代明堂、太学混而不分,这对后世的封建教育影响甚深。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文章继而从王莽......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1
墨学在汉代经历了一个从公开讨论到肢解吸收到再附会曲说的过程,在这个显--隐--变的学术命运中,我们不仅可以考见墨学由先秦'显学'到后世'绝学'的变化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求索 年份:2006
《墨子》研究难度极大,而城守部分尤甚。即使孙诒让也感到这一点,并坦言《墨子间诂》存在失误。所幸有相关出土文物,使我们能对孙氏之误有所校补。此文即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职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05
墨家十二战具攻守法是的重要内容,但历来研究者甚少.本文即结合原文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李约瑟的对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也存在明显的失误.这里我们仅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4
《墨子》城守各篇历来被研究者视为难度很大的作品。孙诒让《墨子间诂》曾对此下了很大功夫,但仍然感到研读十分困难,因而不免出错。依靠新近出土的文物尤其是秦汉竹简,不少...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寻根 年份:2004
在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当中,真正出身平民的并不多,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墨子就是其中一位。台湾学者王昌祉曾将孔子与墨子作过比较,他说:孔子的性格,渔和中庸,...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自《汉书·艺文志》之后,历代官私书目少有《墨子》版本著录。据《中兴馆阁书目》所载,则其时《墨子》即已亡佚十篇,而其中尚有八篇"有录无书",实则仅存五十三篇。至明代...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在文学史上,《墨子》是以突出的逻辑性著称的,它的语言则是质朴的。除此之外,人们似乎觉得它在文学上不再有什么值得可谈的了。我们认为事情并非如此。总的说来,《墨子...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4
墨学的历史命运秦彦士墨学与儒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涵,但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墨子不仅被视为异端,甚至《墨子》一书也几乎失传。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研究(墨子......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传统的文史论者中,"秦世无文"几乎成为共识。但这一错误的观念与历史的事实相去甚远。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文学艺术方面,秦国的文化都有它独特而丰富的内容。尤其...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4
城守各篇历来被研究者视为难度很大的作品.孙诒让曾对此下了很大功夫,但仍然感到研读十分困难,因而不免出错.依靠新近出土的文物尤其是秦汉竹简,不少疑难问...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0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人们历来把董仲舒视为正宗经学家,却忽视了他对儒家学派以外思想的吸收.本文试图从董仲舒思想出发点、灾异学说及爱利观与逻辑方法论的探讨入手,以剖析董仲舒对墨学的吸收.作者认为这种思想上的承袭是通过肢解来实现的,它反映了儒学为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所作的......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本文以古代希腊与中国为代表,从各自不同的地理历史背景出发,进而探讨东西方早期文化在政治体制、哲理思辨及自然科学诸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并由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创建的新思路。......
[期刊论文] 作者:秦彦士,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读《后汉书·张衡传》,我们似乎觉得有两个张衡: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抗御时俗,惩治豪强,手段何其果决!另一个则是谨小慎微的朝臣:“德行体道,笃信安仁”,临事“诡对”,明哲保身,终生抑郁忧愤。这种矛盾心态不能不令人深思。而今人的张衡画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