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8
该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为例,探讨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活态传承中的价值。通过研究,了解其保护、发展现状和文化内涵,探讨如何在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适应...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 来源:油画艺术 年份:2021
“Kitsch”在中文中有“刻奇”“媚俗”等多种译法。kitsch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德国慕尼黑的艺术界,随后延伸到世界各地,成为近当代文艺领域中难以绕开的一个关键词。Kitsch绘...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余方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8
儒家与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的入世伦理、道家的无为自然,两种迥然不同的思想通过干百代文人融合和补充,为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余方舟,,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2018
为了探究传统印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湘西蓝印花布为例,从其历史沿革及工艺文化概述为入手,结合湘西地区的调查结果提出新时代语境下蓝印花布有关创新发展的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 郭必恒,, 来源:文艺论坛 年份:2004
新世纪伊始,汉服重回人们的视线中,并在近些年逐步成为一场重要的时尚文化现象。在汉服日益流行的背后,展露出的是涉及审美趣味与身份认同的深层机制。汉服穿着者的唯美诉求...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 夏碧含,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2018
摘 要:中国女性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后现代”话题。近代以来的女性艺术中,“性别”这一人类最大、最根本的裂变和区分对艺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 郭必恒, 来源:文艺论坛 年份:2021
摘 要:新世纪伊始,汉服重回人们的视线中,并在近些年逐步成为一场重要的时尚文化现象。在汉服日益流行的背后,展露出的是涉及审美趣味与身份认同的深层机制。汉服穿着者的唯美诉求、怀旧情思与刻奇倾向共同构筑了汉服文化的审美之维;同时,穿着者也在通过汉服这一表意......
[期刊论文] 作者:祝明惠,郭必恒,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22
王克举的《黄河》组画历时十年、历经八省创作完成,是画家作为黄河赤子对于母亲河以及中华文明的礼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黄河魂·赤子心: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展”展览中,王克举通过长卷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时间域进行折叠,时间域的并置成为画面的第一主题.对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