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份:201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兴起一股"赛课热":什么公开课、优质课、科研课、实验课、观摩课、交流课等等,不一而足。赛课教师为了显示水平,赛出成绩,使出浑身解数:教师在课堂上...
[学位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2016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材料改性和薄膜合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一种新型等离子体放电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推动材料改性和薄膜合成技术发生革命性改变。近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4
提高优质蛋白玉米含油量的研究石德权(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目前,提高玉米籽粒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奥帕—2(o2)基因,这是一个隐性单基因,通过回交方法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89
四十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只有18849万亩,平均亩产89.5公斤,总产168.5亿公斤。到1988...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 年份:2010
对《曹刿论战》的教学,不但可让学生学到古文知识,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特别是在对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年份:2013
摘要:重点针对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地下状况极其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老区井网密集、井身轨迹复杂等问题,积极开展钻井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钻井过程中的新井绕障、固井质量、油层保护等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利用侧钻井、水平井等技术对低效难动用储量进行了有效的......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年份:2013
【摘要】原油产量是油田的基本生产指标,按照不同的标志分组可以有多种组成方式,每种组成方式中影响原油产量的因素不同,本文从原油产量结构入手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对影响原油产量结构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原油产量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产量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0
利用育种方法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改进蛋白质品质,是玉米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以增加籽粒产量为目标的育种工作,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营养质量的改善和畜牧业生...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79
在选育玉米杂交种的过程中,通常选用一些骨干自交系与新选自交系进行测配,来鉴定生产上可用的优良新组合。然而,新选系往往带有某些常用系血统的二环系,致使获选的某些杂交...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85
玉米,不仅仅作为口粮,而主要应作为商品这一点,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研究玉米商品生产的特点,调整原有的育种目标,突出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以优质优价为杠杆,满足不同用途...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8
李竞雄(1913~1997年)江苏省苏州市人,父亲以雕琢玉器饰品为生,家境清贫。他3岁丧母,7岁失父,孤身一人由堂伯父收养。为方便上学,从初小二年级起就寄宿校内。Li Jingxiong (...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2007
在中研兴业健康工程“心系中老年人健康科普万里行活动”启动现场,中国保健品老一代销售精英石德权先生发表了如下感言....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郭珍,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张世煌,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4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石德权,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0%上下,比水稻(7%~9%)高,比小麦(13~14%)低,但玉米蛋白质总量中醇溶性蛋白(玉米胶蛋白)占到50%~60%,这秆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张世煌,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5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石德权,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经过10年国家科技攻关,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已进人生产,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世煌,石德权,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5
系统引进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张世煌,石德权(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1玉米种质资源概况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第二大国,也是玉米应用技术研究较先进的国家,特别是我国的杂交玉米育种和应......
[期刊论文] 作者:汪黎明,石德权,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4
本文以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以及这8个亲本的5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考查产量、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赖氨酸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和籽粒产...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仁东,石德权,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2
用11个玉米自交系(其中2个高油自交系,9个普通自交系)作完全双列杂交,产生55个正交组合,按Grifing(1956)的双列杂交设计方法2进行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的研究。结论指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世煌,石德权,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5
用混合选择法改良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在我国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4轮选择,中群13和中群体14在北京三年试验的平均抽丝日期分别从85.1和86.9天缩短为67.5和68.8天,平均每轮提早4.1和4.5天,散粉日......
[期刊论文] 作者:石德权,白丽,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年份:2000
该品种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全加强甜型玉米杂交种。 特征特性 甜玉6号可溶性糖含量16%左右,适合鲜食或速冻加工。平均亩产鲜穗1000千克左右,略低于甜玉4号。株高230厘米,...
相关搜索: